奋战一线的“火焰蓝”

——记马鞍山市消防救援支队当涂县大队太白站代理副站长汪银钢

版次:04  2024年02月26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人物名片

汪银钢,二级消防长消防救援衔,荣获“全省优秀人民警察”“当涂县精神文明实践先进个人”等称号。

人物寄语

选择了这个职业就选择了付出和奉献,当人民群众遇到危难时,应该伸出援助之手。

近日,气温突降,雨雪不断,参与新入职消防员训练教育工作、担任带训骨干的马鞍山市消防救援支队当涂县大队太白站代理副站长汪银钢没有丝毫懈怠,仍然坚持每天早上6点前起床,洗漱完毕便开始投入到紧张的训练之中。按照工作安排,他所带训的新入职消防员有40余名,训练项目涉及体能训练、战术学习、思想教育等多个方面。虽然天气恶劣,近期的训练已转入室内,但训练之余,汪银钢还是会组织学员一起到户外铲冰扫雪,无惧严寒。

汪银钢告诉记者,新入职消防员训练教育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只有拥有16年以上消防工作经验的高级消防员才有资格担任带训骨干,能成为其中之一,他感到很荣幸。

初见汪银钢,短短的头发、黝黑的皮肤、锐利的眼神,让人一眼便知这是一名“消防老兵”。今年42岁的汪银钢成长于军人家庭,他的父亲和祖父都曾参军入伍,他从小就对军队生活十分向往。而家里的长辈也都希望他能够继承军人家庭的光荣传统,投身军旅,保家卫国。

2000年,汪银钢终于如愿以偿,成为一名消防战士。由于年龄小、身体单薄,新兵连训练期间,高强度的训练让他一时难以适应,甚至达不到训练要求。

为了提高训练成绩,汪银钢利用休息时间,主动加练,并且严格自律,提高训练标准。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新兵连训练结束时,在53名新兵中,他各个项目训练成绩已名列前茅。

“在新兵连那段时间,我养成了不怕苦不怕累的军人品质,也摸索出了一套训练方法,同时也学会了做人做事。”汪银钢告诉记者,他一直坚持严于律己,不断加强体能、技能、战术、防护等方面的训练,他在入伍第二年顺利入党,第三年便担任了班长。

“消防救援队伍是和平年代出动最频繁、奉献牺牲最多的群体。但选择了这份职业,就选择了付出奉献,这是我们肩上的使命,为了人民群众安危,再多的辛苦也值得,此生无悔。”回顾坚守在消防一线的职业生涯,汪银钢感慨道。

入职20多年来,从“橄榄绿”到“火焰蓝”,从普通消防队员到二级消防长,汪银钢始终牢记使命,苦练技能,他多次与“火魔”打交道,并出色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他参加了各类救灾3000余起,营救疏散被困群众1000余人,挽回经济损失500余万元。

2017年7月,当涂长江龙江物流园发生火灾,汪银钢带领攻坚组队员深入火场最前沿,顶着强烈的热辐射,堵截火势,成功保住厂房。随后又转战堆垛残火清理,持续鏖战3天3夜,最终完成火场移交。

“当人民群众遇到危难时,不论是在休假还是在岗位上,都应该伸出援助之手。”提及一次见义勇为之举,汪银钢这样说。

2022年2月1日凌晨,回到老家六安休假的汪银钢,突遇同村村民吴某一氧化碳中毒。听到呼救声后,他快速反应,冲到村民家中,并采取紧急救治措施。由于情况比较严重,他又赶紧开车把吴某送到医院,并在医院守候一夜。经过全力抢救,最终挽回了村民的生命。事后,汪银钢见义勇为的事迹广泛传开。

如今,作为消防一线的“老战士”,汪银钢的重要职责是“传帮带”,结合自己多年实战经验,传授灭火救援技巧,提升队员们的整体战斗力。

“只有平时训练多流汗,灭火救援现场才能少流血。”汪银钢告诉记者。在严格的训练要求下,他带出了一批批懂业务、能力强的消防队员,充实了当地的消防队伍。(转载自2月25日《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