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再次否决安理会加沙人道停火决议草案

版次:A03  2024年02月22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20日就阿尔及利亚代表阿拉伯国家提出的、在巴勒斯坦加沙地带立即实现人道停火的决议草案进行表决,美国又一次行使一票否决权,使决议草案未获通过。这是去年10月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美国第四次在加沙地带停火问题上行使否决权。

决议草案要求各方立即停火,立即释放所有被扣押人员;反对强迫巴勒斯坦平民迁徙;呼吁确保人道主义援助物资不受阻碍地进入加沙各地。

【一票否决】

除美国反对外,安理会15个成员中,13个投赞成票,英国弃权。对于美国投下否决票,巴勒斯坦常驻联合国观察员里亚德·曼苏尔说,美方此举所传递的信息是,“以色列可以继续逍遥法外”。

“投票赞成这项决议草案就是对巴勒斯坦民众生命权的支持。相反,投票反对就意味着支持对他们施以野蛮暴力和集体惩罚。”阿尔及利亚常驻联合国代表阿马尔·本贾马在表决前告诉安理会。

“不幸的是,安理会再次失败,”本贾马在投票后说,“审视你的良心,历史将如何评判你。”

沙特阿拉伯外交部对决议草案未能通过表示遗憾,并警告说加沙地带及其周围地区人道主义局势不断恶化、军事行动不断升级,威胁国际和平与安全,无助于根据有关国际决议进行对话并和平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的任何努力。

【各方批评】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张军在表决中投了赞成票,并作解释性发言阐述中方立场。他说,表决结果清楚说明,在加沙停火止战问题上,不是安理会没有压倒性共识,而是美国行使否决扼杀了安理会共识。美国的否决释放了错误信号,把加沙局势推到了更危险的境地。

俄罗斯常驻联合国代表瓦西里·涅边贾说,美方的“真正目标并非中东实现和平、保护平民”,而是“推动他们自己的地缘政治盘算”,“不惜一切代价袒护”以色列。

法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尼古拉·德里维埃表示:“伤亡人数和人道主义局势已让人无法容忍,以色列的行动必须停止。”

表决结束后,联合国秘书长发言人斯特凡纳·迪雅里克·德拉里维埃说,联合国决心继续呼吁在加沙地带实现人道主义停火。“这不是我们第一次在安理会看到行使否决权。我们和秘书长发出的信息一直是加沙人道主义停火。”

【苍白解释】

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琳达·托马斯-格林菲尔德20日说,必须把停火与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释放在押人员挂钩。托马斯-格林菲尔德此前表示,美国将否决这项决议草案,理由是美国担心该决议可能危及美国、埃及和卡塔尔正在斡旋的停火谈判。

然而,作为谈判斡旋方之一,埃及对美国投下否决票深表遗憾。埃及外交部在声明中强烈谴责“在处理世界各地的战争和武装冲突时的选择性和双重标准”。

约旦外交部发言人说,安理会已经多次无法通过决议以制止加沙地带不断升级的战事。发言人强调,面对国际法必须一视同仁。

美国与埃及和卡塔尔斡旋加沙地带新一轮停火。斡旋方与以色列代表13日在埃及首都开罗开始谈判。以色列总理办公室14日说,谈判没有取得进展。

据美联社报道,就释放以方被扣押人员,哈马斯提出的条件包括以方结束军事行动、撤出加沙地带,以及释放包括哈马斯高级指挥官在内的大量巴勒斯坦在押人员。以色列总理本雅明·内塔尼亚胡则回应,哈马斯放弃“异想天开的要求”,谈判才能推进。

【灾难加剧】

哈马斯去年10月7日自加沙地带突袭以色列军民目标,以色列随后进入战争状态并大举进攻加沙。双方冲突导致重大人员伤亡。

加沙地带卫生部门本月20日说,新一轮冲突已导致超过2.9万名巴勒斯坦人死亡。以色列方面指认哈马斯去年10月7日袭击造成以方大约1200人死亡,大多是平民。

加沙方面20日说,加沙地带的饥荒正在加剧,该地区中部和北部有70多万巴勒斯坦人面临饥饿致死的危险。世界粮食计划署当天说,已暂停向加沙地带北部地区运送食品,因为该地区的混乱局势日益加剧。该机构一项研究警告说,加沙地带北部六分之一的儿童严重营养不良。 (新华社专特稿 刘 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