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没有高铁动车,只有大巴和火车,因为火车票经济实惠,每年到了春节,很多人都会选择乘火车回家。以前不能通过互联网购票,只能到火车站或代售点排队购买。那时临近春节,无论售票厅或代售点,等待购票的旅客都是黑压压一片,一眼望不到头。因为一票难求,运气好,买到坐票,不好,只能买站票,甚至从半夜排队到天亮连张站票都买不到,也是常有的事。
到了乘车那天,车站人山人海,南来北往的旅客,拥挤成“爆棚”状态。男女老少,提着大包小包,拉着行李箱,还有部分人肩上扛着行李卷,手里牵着孩子,用嘴叼着那张一指长、两指宽的车票。那时检票员手里都拿着一把小钳子,旅客出示车票后,要核实车次、日期等信息,最后还要在票的一侧剪个小口。一张车票从核验到剪票完成通常需要十几秒钟,所以检票员都会提前半个多小时就开始检票了。大家摩肩接踵,排着长长的队伍,在人群里艰难向前蠕动着,等待检票放行。
好不容易通过检票口,挤过汹涌的人海,踏入站台,大家又开始急着找自己所在车厢,又是好一阵子忙乎。当找到车厢登上火车,车厢内就更挤了。过道里,大家像沙丁鱼般紧挨着,近的连对方喘息声都能感觉到。很多人因买不到坐票只能站着,放行李的架子也被塞的满满当当。
车厢内大家表情各异,站坐姿势也各不相同。买到坐票的,正舒服地靠着座位,不是聊天就是闭眼休息;买到站票的,只能站在过道上,手扶座椅,盼望早一点到站。车厢连接处也站满了人,有站着的,有蹲着的,还有人斜靠在了车厢上。或许是站立时间太久了,有人甚至直接坐在手提箱上。如果有人去厕所,若离得近还方便些,若离得远,那就要打扰许多人。每走一步,都要有人“让路”。
刚上车时,大家都在休息,过了一会,有人可能饿了,开始就餐。有的吃泡面,有的吃盒饭,有的嗑瓜子……各种酸甜苦辣咸的味道混杂在一起,感觉快要窒息了。到了后半夜,火车上的灯光暗了下来,很多人伴随着火车咣当咣当声音慢慢进入梦乡,耳畔不时传来呼噜声,小孩哭闹声,还有乘务员提醒到站呼喊声。春节乘坐火车,无疑就是一次艰辛的旅途,让人感觉痛苦不堪。
时光飞逝,斗转星移,转眼几十年过去了,春运年年有,但一年比一年更从容。过去售票处排队“抢票”,如今互联网“抢票”、刷身份证进站,出行更加方便快捷;过去大家靠唠家常、打扑克、吃零食打发时间,如今高铁连Wi-Fi,让旅途更轻松……舒适的乘车环境,人性化的服务,让春运出行体验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春运早已不再是“人在囧途”。
变迁的春运,犹如一辆时光列车,忠实记录着人们回家的脚步,映照着人们不变的团圆情愫,也折射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