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节约习惯 拒绝餐饮浪费

版次:02  2024年02月22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报讯 近年来,节约粮食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市容市貌也在逐步改善。不过“舌尖上的浪费”时有发生,仍有一些市民对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认知度不足,需引起重视。

春节期间,亲朋好友聚会增多,在一些商业区的餐馆,大多都有菜吃不完、剩饭不打包、后厨对食材处理不恰当的情况。无论是请客时好面子、讲排场,还是做饭时对剩余食材的一扔了之,很多人对食物处理往往抱有无所谓的心态。在一些婚宴或商务宴上,觥筹交错后往往狼藉一片,剩菜又剩饭,人走桌未清。有调查显示,目前大型宴席的浪费率普遍在30%以上,有的达到50%,甚至更高。浪费不仅给我国粮食生产带来较大压力,由此产生的大量厨余垃圾还会导致环境污染,不利于创建文明城市。

节约粮食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节约并非是小气吝啬,而好客也并不等同于铺张浪费。树立节俭意识,培养节约的习惯,自觉抵制餐饮浪费行为,每个人都责无旁贷。(本报记者 刘银昌

实习生 张 宁 杨宇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