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一年之际在于春。2月19日上午,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创建一流营商环境暨“双招双引”推动高质量发展大会,这是春节后市委、市政府召开的首个工作会议,既是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的具体行动,也释放出全力以赴抢开局、拼经济、促发展的强烈信号。全市上下要以“开局就发力、起步就冲刺”的紧迫感、责任感,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拼劲闯劲,立即动起来、全面干起来,奋力开启现代化美好淮南建设新篇章。
刚刚过去的2023年,全市创新动力逐步增强,新兴产业加快聚集,财政收入、工业投资等13项主要经济指标实现晋级进位,其中12项进入全省前8位,外界对淮南的评价和预期发生了很大转变,群众对党委政府工作的认可度、满意度持续提升。这些成绩的取得,招商引资发挥了重要作用,民营经济提供了重要支撑,营商环境构筑了重要保障。所以,我们必须把“双招双引”、民营经济和营商环境工作摆在更加重要位置,聚焦重点任务、狠抓工作落实,进一步夯实稳的基础、激发进的动能,确保新年有新气象、新年有新作为、新年有新成效。
“双招双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是加快现代化美好淮南建设的突破口。我们要坚持把“双招双引”摆在突出位置,采取更加有力有效的举措,抢抓机遇、紧盯目标,充分调动全市上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双招双引”工作的精准性和实效性。要突出抓好招商引资,解决“招什么”的问题、创新“怎么招”的方式、打通“如何落”的堵点,不断增强招商引资实效,提升壮大产业支撑。要突出抓好招才引智,认真落实各项人才政策,持续加大对民营企业引进培育高层次人才和青年人才的支持力度,聚焦七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进一步优化整合我市职业教育资源,持续推进校企对接合作,为民营企业源源不断地培育输送高素质技能人才。
民营经济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和重要力量,是反映一个地方宏观经济状况的“晴雨表”。淮南作为老工业城市,民营经济长期得不到充分发展,一直是制约我市转型升级的一块短板。我们要充分认识发展壮大民营经济对优化产业结构、补齐发展短板的现实意义,严格落实《淮南市实施规上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发展三年倍增行动方案》《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落实措施》等文件,强化支持力度、强化产业创新、强化关心关爱,厚植民营经济发展沃土,不断提振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信心决心,促进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真正让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吃下定心丸、安心谋发展。
好的营商环境就像阳光、水和空气,对市场主体而言须臾不可缺少。不管是做好“双招双引”,还是发展民营经济,营商环境都是最重要的保障。我们要拉高标杆、狠抓落实,坚持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创新体制机制,强化协同联动,完善法治保障,持续打造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深入构建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全力营造亲清有为的政商环境,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吸引越来越多的四海客商、八方才俊纷至沓来,在淮南创业、兴业、立业,与淮南相互成就、携手发展。
人勤春来早,奋进正当时。创建一流营商环境,深化“双招双引”,推动淮南高质量发展,需要各级干部担当作为。我们要紧盯建设现代化美好淮南各项目标任务,把精神状态提起来,把拼搏劲头拿出来,坚决破除“小富即安、小进即满”的思想,坚决摒弃“大而化之、马马虎虎”的不良习气,把“争”的参照物定得更高些,把“进”的目标定得更远些,以敢为善为拼出经济社会发展新成效,以实干实绩实效重振老工业城市雄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