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新农人的龙年新春

本报记者 贾 静 本报通讯员 徐奥萍 常开胜

版次:A01  2024年02月18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清沟沥水、除草施肥、防寒保暖……龙年新年里,凤台县岳张集镇“90后”新农人徐甲甲一天也没闲着。她每天奔走田间地头,协助父亲加强小麦田间管理,同时指导合作社社员做好在地农作物防寒保暖、防范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确保夏粮正常生长。“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压舱石’。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把抓好粮食生产保供作为重点,明确稳面积、增单产的主攻方向,给俺们农民吃了‘定心丸’。”徐甲甲高兴地对记者说。

攀谈中,记者得知徐甲甲曾是省城一家医疗机构的护士。2019年夏天,徐甲甲告别城市,脱下白大褂,头戴草帽、卷起裤脚,一头扎进田间地头,变成彻彻底底的“新农人”。

徐甲甲的父亲徐怀彪,是凤台县十里八乡有名的“种粮大户”,年逾半百,大半辈子都在侍弄土地,他的怀彪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是国家级农机合作社示范社。

“甲甲刚回来的时候,正好赶上稻田施肥喷药,她面临的第一个挑战是操作植保无人机喷洒药物。她先是报名参加了无人机培训班,在培训基地夜以继日地练习,从理论到实践钻了个透,很快拿到了专业的资格证书。”徐怀彪告诉记者,甲甲凭着身上的那股韧劲,不仅熟练掌握了植保无人机的操作技术,还学会了插秧机、收割机、旋耕机、铲车驾驶技术。为了学好这些农机操作,她的双手血泡好了再起、起了又好,被磨破的血肉最终成为一层厚厚的老茧。现在,这些农机对徐甲甲来说都不是问题,别看她个子不高,只要坐上驾驶位,手扶方向盘,再大的“铁牛”也得乖乖听话。

凭着身上的那股韧劲,徐甲甲迅速成长,先后参加了省、市各种技术培训和技能大赛,已经成为一名“新型职业农民”“全能农机手”。2023年9月,徐甲甲通过层层选拔,代表淮南市参加2023年全省高素质农民职业技能大赛“粮食作物栽培工”竞赛活动,被评为“优胜选手”。

“以前光鲜亮丽、太阳都晒不着,现在风吹日晒、起早贪黑,从照顾病人的细致活到干上老农民的粗活,苦不苦、后不后悔?”这一问题甲甲心里想过很多遍,答案也不断变化。“苦肯定是苦,也后悔过,但那个劲儿过去了,再想就没觉得苦了。”在徐甲甲看来,以前是照顾病人,现在是照顾这片土地、照顾庄稼、照顾乡亲,一个理儿,只要用心干,总能干出成绩来。

如今,徐甲甲已经成了合作社的“香饽饽”。她和父亲不仅种好了流转的1400多亩土地,还当起了周边村民的“农保姆”,为本村和周边农户提供从育秧、栽插到植保、收割等全程机械化服务。“农业天广地阔,青年大有可为。我会继续扎根土地,带动更多村民种出高品质、高效益的粮食,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徐甲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