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六“走太平”

本报记者 张昌涛

版次:02  2024年02月18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2月15日上午,伴随着热闹的节目表演,大年初六“走太平”活动在寿县张李乡张李村太平桥上举行。2000余名村民以健步走的形式,携带着对新一年的美好祝愿和期待,一步步走向前程朤朤。

“大年初六走太平,你一定要在张李太平桥上走一走,走出风调雨顺,走出一路平安,走出张李精彩,走出人生精彩。”研究生毕业、在外创业有成的张李乡村民时光慧一大早就来到活动现场。

“过了年,很多亲朋好友都将外出打工。出门之前,我们都一起走一走张李太平桥,吃一碗‘饺欢天’水饺,以此祝愿新的一年平平安安、顺顺利利。”时光慧告诉记者,回乡就业、回乡创业的人也会到太平桥上走一走,响应镇政府号召:“带好孩子种好田,一天能挣二百元”。

据介绍,近年来,每天从晨光熹微到暮色降临,张李乡5号路上总是人来车往,因为这里是当地孩子们上学和大人劳作的必经之路。这条路也连接着张李乡的“岗区”与“湾区”,村民们闲暇时步行于此,路边田野里植物的气息混合着乡间的风扑面而来,总是让人心旷神怡。如今,随着高速的修建,这个位置将成为张李乡重要的交通枢纽。流淌在路边的小河上,也应时地跃起一座新的桥梁,大家给它取名叫太平桥。作为高速的连接线,太平桥伸向远方,将给这里的乡村振兴带来无限可能。因此,为表达新年的美好憧憬,张李乡决定在大年初六举行“走太平”健步走活动。

“张李人懂得‘走’的意义。从这里的韩店村,走出了红色特工聂世民,他的名字镌刻在北京西山无名英雄纪念广场上;从这里还走出了中国工程院院士范先群、中国科学院院士卞修武等一批杰出人才……”全国劳动模范陈多田告诉记者,上世纪九十年代,一部分张李人走出去,南下北上,成为在外创业的成功人士;还有一部分张李人坚持在农村老家创业,用辛勤的汗水浇灌出美好的生活。

“咚咚锵,咚咚锵……”当天的“走太平”活动汇聚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演艺节目。锣鼓声声敲出春日激情,为节目演出拉开了序幕。舞龙队伍将手中的“健身龙”舞动得虎虎生风,营造出热烈、喜庆的节日氛围。相声、黄梅戏、古典乐器表演等各种民俗演艺轮番上阵,笑声、掌声、音乐声交织在一起……这些活动的举行,不仅在欢笑声中传递了浓厚的文化底蕴,还让村民们感受到了团结、友爱和互助的力量,极大地拉进了村民邻里间的情感距离。

“文创拉动乡村旅游,文创推动乡村振兴。”张李乡负责人表示,大年初六“走太平”,不仅要走一走张李太平桥,还要去摸一摸“时来运转石”、游一游美丽淠河湾、看一看百年板栗林,记住“张李是我家,建设靠大家”,全心投入,努力做到快发展、美环境、惠民生、暖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