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修“内”功探“秘” 矢志守护健康

本报记者 何婷婷 本报通讯员 袁誉宁 陈心妍

版次:A02  2024年02月09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因为专注,所以全力以赴,因为热爱,所以不辞艰辛。从事内分泌专业19年来,安徽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徐礼五把自己的光和热都洒在了岗位上,始终以病人为中心,以妙手仁心解除患者病痛,努力成为百姓满意的好医生。担任科室负责人两年来,他带领科室不断突破创新,优化提升服务,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

与“糖”共舞,仁爱满怀

现年80岁的余奶奶患有糖尿病多年,她因为肾脏不好,不适合吃药,在2021年就开始打胰岛素,有一段时间每天打四针胰岛素,用量大,但空腹血糖还是很高,即使住院治疗效果也不佳。余奶奶的家人很着急,四处打听慕名前来找徐礼五主任问诊。徐主任通过详细问诊,初步判断老人是糖尿病中的“黎明现象”,也就是在黎明时血糖升高,其他时间还好。遂嘱咐老人先在家做两天连续的自我监测,果然发现在夜间3点以后血糖升高。“我就指导她停用甘精胰岛素,改用中效胰岛素,并进行了剂量调整。”徐主任根据余奶奶的特殊情况给她制定了个体化降糖方案,她很快血糖恢复正常,胰岛素用量也逐步减少、肾功能好转,目前已改为每天1次注射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如今老人定期会前来找徐主任复查,逢人就高兴地说“徐主任医术高,用药准!我现在血糖很稳定!”

2022年以来,徐礼五带领科室相继开设了糖尿病预防门诊、宣教门诊、达标门诊,加强糖尿病防治工作。为了推动糖尿病防治关口前移,他积极与医院检验科沟通增设糖尿病的早期筛查项目——脂联素。在糖尿病治疗方面,徐礼五要求科室按照最新的治疗指南要求对病人进行规范治疗,并积极向医院申请引进最新的降糖药物,同时计划建设院内外血糖管理系统,更精准地指导患者调整用药。他还在义诊等活动中广泛宣传糖尿病防治知识。

突破创新,提升服务

2023年10月起,该医院内分泌科开展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穿刺及微创治疗,填补了科室相关技术空白。该科室目前在甲状腺穿刺+基因测定对甲状腺结节进行良恶性评估、继发性高血压规范化诊治、一体化糖尿病并发症筛查技术、内分泌功能试验技术、骨质疏松治疗等项目和技术方面处于全省或全市领先水平……

这是医院内分泌科近两年来在技术创新方面的成绩单,更凝聚了徐礼五及科室医务人员的辛勤和汗水。

“患者性命相托,我们必须全力以赴。”2022年3月担任科室负责人后,徐礼五高度重视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他要求科室医护人员严格执行医疗技术操作规范,加强对医疗质量的管控和监督检查,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赢得了患者及家属的广泛好评。

为了进一步引领科室技术进步,更好地服务患者,徐礼五加强科室人才队伍建设,健全完善科室激励机制,搭建糖尿病、甲状腺、肥胖、骨质疏松、内分泌性高血压方面等多个亚专科平台,鼓励医务人员发挥特长开展新技术,更好地服务患者,科室人员干事创业积极性大大提升。

不忘初心,“医”路同行

作为省属三甲医院和大学直属附属医院,医院近年来大力推进医教研一体化发展,徐礼五在做好医者工作同时,肩负大学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内科学及诊断学带教等教学任务,同时还担任了安徽理工大学和蚌埠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带领研究生在糖尿病防治领域积极探索。

“当我披上白衣,就要承担医生的责任,树立对患者负责的信念。”徐礼五表示,2024年将继续带领科室医务人员不断学习拓展新的业务,加强科室内涵建设,力争以先进的诊疗技术和优质的医疗服务,更好地造福一方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