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保障群众生产生活安全有序

本报记者 朱庆磊 本报通讯员 魏 骏

版次:02  2024年02月09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大通区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积极防范有效应对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全力以赴保民生、保运输、保安全,确保人民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大通区减救委第一时间启动低温雨雪冰冻灾害Ⅲ级应急响应,并制定《大通区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预案》。全市低温雨雪冰冻视频调度会结束后,大通区主要负责人立即主持召开全区冰冻雨雪天气调度会议,围绕“保安全、保畅通、保供电、保民生、保稳定”要求,精准部署各项应对措施。各相关部门加强沟通协调,保持联动响应,确保做到早预防、早反应、早处置。

区减救委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城管、环卫、交警、民政、属地政府等密切配合,形成了高效协同的应急响应机制。全力以赴保畅通,重点对206国道九龙岗和上窑段、弯道陡坡路段桥面、道路车辆集聚区、淮南东站等交通干道,使用撒盐、融雪剂、机械等方式及时清除积雪,截至2月7日,206国道九龙岗和上窑段累计投入使用工业盐、融雪剂45吨、机械车辆170台次。交警部门加强对高速公路出入口的交通管理,科学调度交通流量。城管部门对出入口附近的市政设施进行全面检查和维护,确保道路平整、标志清晰。环卫部门加大清扫力度,及时清除路面积雪和冰冻,保障行车安全。淮南东站优先清除旅客接送站台、机动车道、通行路段等重要区域的积雪,调拨增加公交车次,保障铁路、公路的客运畅通衔接,确保旅客无滞留。同时,淮南东站通过广播、显示屏等渠道向旅客发布实时天气动态,提醒旅客注意安全。全力以赴保安全。区应急局及时下发通知督促属地政府、村委会、社区、物业迅速行动起来,组织人力对危旧房屋、农业设施进行全面巡查,对发现的安全隐患,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属地政府、村委会通过广播、微信群、入户宣传等多种渠道,向群众普及防雪防灾知识,提高群众的自我防范意识和能力。在农贸市场,相关成员单位组织人力对沿街商铺门前的积雪进行清理,铺设防滑垫,增加警示标识,确保市民购物安全。在工业集聚区,区减救委发出倡议,呼吁企业、员工、周边居民共同参与到铲冰除雪行动中来。在政府机关,党员干部职工积极响应号召,集中开展扫雪除冰行动。同时,积极发动志愿者参与扫雪除冰行动,营造出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截至2月7日,全区累计出动铲冰除雪机械500余台次,使用182吨除雪剂,组织8234人次应急抢险人员和312车次的应急车辆,铺设草包等防滑垫1600余片。

大通区应急局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开展督查行动,确保措施落地。开展道路交通督查,重点对206国道九龙岗和上窑段、淮南东站等交通干道以及乡间必经路段进行了检查,确保市民出行方便、道路畅通、旅客无滞留。开展基础设施检查,对各村镇的危旧房屋、农业大棚等大跨度构筑物进行检查,严防积雪过厚导致棚户坍塌。开展弱势群体帮扶督查,对各乡镇(街道)前期重点排查“老弱病残”特别是独居老人群体台账,开展“敲门入户帮扶”行动,确保台账精准、帮扶到位。开展发挥党员模范作用督查,掌握各乡镇(街道)党员领导干部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情况,营造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开展水域融雪行动督查,对高塘湖周边进行全面巡查,建立定时巡查制度,防止意外事件发生。开展建筑工地积雪管理督查,要求建设单位及时清除积雪隐患,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工地留守人员的安全意识。坚持除雪防火并行,重点对小区内人行道、停车棚、楼道口除雪工作进行检查,发挥网格员作用,针对电动车违规充电、居民取暖设备的安全状况进行入户检查和宣传,严防“小火亡人”和一氧化碳中毒事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