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心帮教点灯扶智矫心正行

本报通讯员 吴喆敏 本报记者 李东华

版次:A01  2024年02月08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大爷,您到屋外晒晒太阳,我来帮你把房间收拾一下!”日前,在田东街道华田福康养老中心,社区矫正对象段某某(化名)热情又利落地为老人们收拾住处,收拾完后又拉着老人话家常。

近年来,淮南市田家庵区社区矫正大队积极响应省司法厅和民盟安徽省委号召,坚持矫心与矫行并行,以关怀、帮扶、教育、救治为内容陆续开展了富有特色、形式多样、成效明显的帮教活动,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据统计,2021年以来,田家庵社区矫正大队利用民盟组织人才优势,共组织开展法治宣传、心理矫治、传统文化等各类教育矫治活动46场,近30名来自各行各业的民盟盟员参与帮教活动,近200名社区矫正对象在活动中受益。

“我是矫正对象张某某(化名),12月18日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突发地震,看到灾区的受灾情况,联想到之前在矫正大队参加的‘黄丝带帮教’爱国主义教育,我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在此向司法所申请,跟随我市救援队伍前往灾区抢修重建……”这样一份特殊的申请材料,田家庵区社区矫正大队工作人员既感慨又欣慰,遂立即为其办理请假手续,同时进行个别谈话告知外出注意事项,叮嘱他注意人身安全。

“在灾区,他不怕严寒冲锋在前,参与了人员搜救、转移安置、帐篷搭建等任务,表现得十分突出,我们全队共计转移受困群众300余人。”淮南市曙光救援服务中心负责人刘长生告诉记者。

社区矫正“黄丝带帮教”工作自2015年启动以来,田家庵区社区矫正大队陆续吸收民盟组织10余名法律、教育、心理咨询等方面的专家,纳入田家庵区司法局“新岸”社区矫正工作室专家库,共同创新工作方法和工作举措,为社区矫正教育帮扶工作注入新的活力。2023年底,在民盟中央、司法部在京联合召开“黄丝带帮教”工作会议上获得“黄丝带帮教”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社区矫正远比监狱矫正难度更大、要求更高,在外服刑的人员思想和情绪更易受外界因素影响,我们通过心理健康辅导,进一步提升‘黄丝带帮教’行动的影响力,引导社区矫正对象勇于面对困难和挫折,以健康的心态积极生活,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成效和社会效果。”田家庵区司法局副局长李琪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