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文化强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赵明康

版次:03  2024年02月08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于2023年10月7日至8日在北京召开,会议最重要的成果就是首次提出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对于我们坚定文化自信、把握历史主动,更好地完成新时代文化使命,具有十分重大的指导意义。

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思想防线被攻破了,其他防线就很难守住”。意识形态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确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就意识形态领域许多方向性、战略性问题作出部署,着力解决意识形态领域党的领导弱化问题,从根本上扭转了意识形态领域一度出现的被动局面,使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了全局性、根本性转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更加凸显。为了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的共同思想基础,必须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各级党委要切实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

持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从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战略高度,持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作为一项根本任务,切实抓紧抓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凝聚中国力量的思想道德基础。我们要从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高度,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弘扬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我们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注重全方位贯穿、深层次融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坚持全民行动、干部带头,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高度重视学校教育,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坚持不懈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丰富的精神食粮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现在,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正意气风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对于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对文化产品的质量、品位、风格等提出了更高要求。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丰富的精神食粮,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快推动新时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加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做到文化发展服务人民、依靠人民,文化成果由人民共享。

新征程上,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文化是重要内容;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

文化繁荣发展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新需要。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更加迫切,对精神生活更加看重,文化需求的高品质、个性化的特点更加彰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求必须加快文化繁荣发展,不断提供符合人民需求的、更好的文化产品,不断满足人民对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增强人民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坚持从本国的历史与现实出发选择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道路,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世界文明和文化发展注入了强劲、健康、鲜活的因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深厚基础,凝聚着中华民族普遍认同和广泛接受的道德准则、行为规范和价值取向,是人类文明的精华。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党的百年宏阔历程表明,党的历史就是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理论创造的历史,也是坚持历史自信、文化自信的历史。

我们持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并不意味着故步自封,闭上眼睛不看世界。中华民族是一个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民族,善于学习他人的好东西,把他人的好东西化成自己的东西。要以更加博大的胸怀,更加广泛地开展同各国的文化交流,取长补短、择善而从,在不断汲取各种文明养分中丰富和发展中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