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严寒中,暖心守护在行动

本报通讯员 吴喆敏 本报记者 李东华

版次:01  2024年02月07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雪太大了,我家有20个大棚不同程度受损,人手不够,能不能来帮帮忙?”2月4日上午,接到田家庵区史院乡维强家庭农场王奎珍电话后,田家庵区农业农村水利局第一时间开展巡查指导及救助工作。据现场了解,史院乡维强家庭农场现有种植大棚80个,占地约100亩。此次共有约20个大棚受大雪影响倒塌,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接到电话我们第一时间安排人员上门,帮助农户除雪减少损失。”田家庵区农业农村水利局介绍,针对近期持续低温雨雪天气给农业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他们紧急组织了工作队分赴各乡镇查看受损蔬菜大棚情况,指导菜农做好灾后自救,力争把损失降到最低。

“我家水表之前遇到冷天容易被冻住,往往是几天都用不了水。这次要感谢物业部门,及时采取了保温举措,我家用水还一切正常。”田家庵区淮河新城第五园东组团30号楼业主屈儆说。

为了切实保障居民正常生活,田家庵区在低温雨雪天气来临之前,组织召开防雪防冻安全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未雨绸缪做好防范应对工作。各单位根据往年防寒受灾的区域,列出重点防冻部位,提前进行预防,成立防冻重点检查和抢修小组。

“我们把水表用保温材料包裹,水井房门的缝隙用保温材料进行封堵,防止灌入冷风。同时在水井房内增加保温灯,24小时开启,防止水表冰冻。高层连廊区域地面用麻布或地毯进行覆盖,起到保温防滑的作用,并发出温馨提示,全力保障居民正常生活。”田家庵区民生物业负责人孙继友告诉记者。

暴雪无情,人有情。田家庵区各级各部门各单位,按照既定部署,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发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做好本单位门前道路、主次干道、城乡道路和危旧房屋、简易住房、工棚等屋顶的积雪清扫工作。各乡镇街道,社区(村)主动作为,积极做好辖区内积雪清扫工作……在这场抗击暴雪的遭遇战中,全民动员,吹响战冰斗雪的“集结号”。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月4日,全区共出动铲车、融雪车280余台次,抛洒融雪剂380余吨,组织动员铲雪人员超15000人次,并上新除雪新武器“雾炮机”,全力以赴为群众清扫出了一条“平安路”“温暖路”。

风雪中,孤寡老人、空巢老人等群体的冷暖让人牵挂。田家庵区各相关单位按照每户必查、每户必访的原则,逐一开展查访,全力保障民生。

“我没有大碍,谢谢你们来看我。”新淮街道长青社区严道林老人说。2月4日上午,田家庵区新淮街道长青社区第二网格员陈芳在日常巡防中,发现76岁的独居老人严道林家门紧闭,呼唤、敲门也没有反应,向邻居了解得知,严道林已有几天未出过门。经过半个小时的敲门、呼唤,老人终于开门,在了解老人的身体情况无大碍后,社区为老人送上了棉衣、棉被、方便面、饮用水等生活物资,叮嘱老人注意雨雪冰冻极寒天气,安全用电用火,如有困难及时联系社区。

“大雪来临之际,我们对全区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空巢孤寡独居老人等开展拉网式排查,上门走访,逐户落实住房、用电等安全检查,及时排除隐患,对因恶劣天气造成基本生活严重困难的群众,及时给予临时救助,确保每一个群众都能够温暖过冬,度过一个欢乐祥和的新春佳节。”田家庵区民政局负责人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