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成长沃土助力民营经济“枝繁叶茂”

本报记者 周 玲 本报通讯员 徐海燕

版次:01  2024年02月07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民营经济是经济韧性、就业韧性的重要支撑,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过去的一年,我市不断完善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政策体系,持续深化民营经济服务机制,大力优化营商环境,提振民营企业发展信心,民营经济迎来新的发展机遇。2023年,全市民营经济市场主体不断扩容,民营企业达6.93万户,同比增长18.6%,其中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860户。新增民营企业1.05万户,同比增长14.2%,占新增企业总数的92.18%。2023年新增省级双创基地5家,新增数量为近10年来最高。

市场主体发展壮大得益于支持民营经济政策体系更加完善。2023年,围绕制约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发展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市先后制定出台了《淮南市实施规上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发展三年倍增行动方案》《市委、市政府定期召开民营企业家恳谈会制度》《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落实措施》等文件,以更宽的视野、更强的决心、更好的环境,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更加充足的阳光、雨露、土壤,真心实意为民营企业加油鼓劲、纾困解难,让民营经济创新源泉充分涌流、民营企业创造活力充分迸发。

民营经济活力十足源于对良好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市场环境的倾心打造。我市定期召开民营企业家恳谈会制度,47家民营企业参加,对收集的122个问题进行了交办,有效解决了企业生产经营难题。我市完善《淮南市工程建设项目负面清单》,取消招标采购项目企业性质、营业收入、经营规模等限制性、歧视性规定,在投标人资格、评审办法等方面列出禁止性条款190项,建立长效排查清理机制,常态化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全面清理市场准入显性和隐性壁垒,确保各类市场主体平等进入、公平竞争。在民营企业申报项目过程中,简化申报程序,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在兑现涉企奖补资金方面落实“免申即享”“即申即享”。在招投标领域实现“零门槛”准入,建立严格规范招标采购文件编制的长效机制,从13个方面规范招标文件编制,实现交易准入“零门槛”。

欲致其高,必丰其基;欲茂其末,必深其根。2023年,我市民营经济内生动力不断提升,共拥有皖美品牌示范企业18家、省商标品牌示范企业55家、驰名商标6件。2023年1-12月,全市民营经济实现税收76.88亿元,增长43.6%,增幅居全省第1位。2023年1-11月份,技改投资129.6亿元,同比增长37.2%,居全省第3位。2023年前三季度,受益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申报方式优化,全市已有329家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减免金额8亿元,民营企业占比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