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 年

涂启智

版次:03  2024年02月02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总有一种强烈的仪式感,一种前所未有的隆重,甚至庄严肃穆的气氛,笼罩天地间。这是过年给我的印象。

过年是中国人生活中的大事。一个大家庭抑或家族,就算兄弟分家,哪怕平日各忙各的很少来往,不管老人健在与否,过年大家都会殊途同归,坐到一起,吃顿团圆饭。树大分杈,毕竟同根。过年,是亲情浓烈重温和尽情演绎的盛大舞台。

乡村年味浓。一进入农历腊月,年的脚步越来越近,年的气氛与日俱增。乡村喜庆起来,冬闲的人们因为过年重又忙碌起来。此谓“忙年”。

“伏年猪”。老家乡亲们把过年杀猪称为“伏年猪”。没有特殊情况,绝大多数农户都要“伏年猪”。“伏年猪”当天,主人家要摆上一两桌丰盛菜肴,请“杀猪佬儿”、帮忙的亲戚邻居,还有其他亲朋好友喝酒。众宾客在推杯换盏中共祝主人家来年生猪更肥、家业兴旺。

办年货。即到街上集市采购年货。我小时候,乡村办年货大体分为四类。餐桌副食品类,主要是鱼、肉、豆腐等。点心零食,比如花生、瓜子、糖果等。布匹、衣服及鞋子。每逢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家家户户大人小孩都要缝制或是买一套新衣服,自己动手纳鞋底做鞋或是买双新鞋,大家穿戴一新迎接新年。春联与鞭炮,在经济匮乏年代,“门对青山摇钱树,户迎绿水聚宝盆”此类春联最受大众青睐。鸡舍和猪圈也得迎新,鸡笼上红纸条幅书写“鸡鸭成群”,猪圈上则写“六畜兴旺”。

我七岁那年,小年过后,父亲千辛万苦弄到十几元钱。三斤猪肉、八块豆腐、三斤红薯粉条,两副春联,还有八个红红的李子。这就是我家那时的年货,也是我少年记忆中的丰盛年——次年,父亲不幸离世。此后相当长时间内,我们家过年亦相当寡淡。

现在,乡亲们办年货不用再上街,超市开到乡村开到家门口,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腰包鼓起来,众乡亲采购年货随心所欲。网购也悄然在乡村兴起,哪怕足不出户,人们也经常穿新衣。春联习俗源远流长,只是书写内容今非昔比,或许缘于移风易俗。

不少人认为年味淡了,过年没有以前热闹。现在丰衣足食,天天都像在过年。

小年过后大年三十之前,乡村“忙年”进入最后冲刺阶段。家庭主妇“主男”们忙得不亦乐乎。腊月二十五做卤菜,卤猪耳朵、卤猪蹄、卤牛肉等;二十六蒸馒头;二十七炒花生瓜子;二十八炸油条、金果条、兰花豆;二十九包饺子。这好像是许多年前乡村“忙年”的“规定动作”,然而,并非家家户户都能做到,即便条件好一些的农户,也难以达到巨细不漏。

如今,“忙年”早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市场上什么物品都能买到,老百姓平常日子肚子里“油水”充足,再有为图省事,大多数家庭过年都不再炸油条,蒸馒头也不是必选项。做卤菜,炒花生变为直接买炒熟的花生,包饺子,还是需要的。卤菜自食与待客省事;花生等零食摆上茶几;饺子,我老家称为“元宝”,寓意圆满富贵,堪称过年吉祥物。

在中国老百姓根深蒂固的意识中,只有腊月过完,冬季才算结束,春天才算开始,也才真正迎来新年。中国老百姓对阳历(公历)新年感觉淡然,而阴历(农历)新年往往激发强烈的仪式感和氛围感。农历新年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地位无法动摇,也无可替代。除夕守岁之后,年轮才算翻篇。过去已去,未来已来。

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每当辞旧迎新,人们总是一片欣欣然,祝愿盼望挫折、失意、疾病、困扰等种种不好,都随岁月一起翻篇。

其实,不只在过年,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的每一个寻常日子,我们都要学会时时翻篇,不断擦拭心灵的尘埃与污渍。“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我们应当学习鸿雁的胸襟气度,不计过往得失,不纠缠于荣辱成败,只管抬头向前看,毅然扔掉思想顾虑的包袱,豪迈洒脱奔向人生下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