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找到阿尔茨海默病“传染性”假说相关证据

版次:A03  2024年02月01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新华社伦敦1月30日电(记者 郭 爽)英国《自然·医学》杂志最新发表的一项研究报告说,在接受尸源性生长激素治疗的人群中发现了一些迹象可能与有争议的阿尔茨海默病“传染性”假说相关。这可能意味着,作为该疾病标志的一种特定蛋白在一定条件下可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并对接受相关治疗的人的大脑造成损伤。但研究人员表示,相关风险可能很小。

过去10年,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神经学学者约翰·科林奇和他的团队对英国一些患者进行了研究,这些患者在童年时期为治疗身材矮小,曾接受来自逝世后器官捐赠者的脑下垂体生长激素制剂治疗。英国已于1985年停止这种治疗方法。

据团队介绍,他们此前的分析已显示,这些曾接受尸源性生长激素治疗的患者中的一些人已被证实在大脑中存在β淀粉样蛋白斑块,这是阿尔茨海默病的一个标志。此外,研究人员表示,这些制剂中也检测出这种淀粉样蛋白。

而在团队的最新研究中,他们调查了8位在童年时期接受过尸源性生长激素治疗的患者,其中的5位患者在38岁至55岁之间出现了痴呆症症状。团队对这5人开展深入分析后认为,这些患者的症状符合早发型阿尔茨海默病的相关标准。阿尔茨海默病是痴呆症的常见形式。

研究人员认为,淀粉样蛋白可能被“播种”在上述患者的大脑中并造成了损害,这或许表明该蛋白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主导这一研究的伦敦大学学院团队强调,这项研究是基于少数人的,并且这种治疗方法已经不再使用。这一研究并不表明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就被证实具有传染性,但确实引起了人们的担忧,即某些医疗和外科手术过程中存在人与人之间传播此类蛋白的风险,这可能会在几十年后导致脑部疾病。

爱丁堡大学的神经科学家塔拉·斯皮尔斯-琼斯表示,从公共卫生的角度来看,没有必要担心所谓的“传染性”痴呆疾病,因为与之相关的治疗方法已经不再使用。

不过,科林奇说:“仍希望采取预防措施,以减少那些罕见病例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