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浩,来帮个忙”,我正在书房整理书柜,一个人实在忙不过来,就随口喊了儿子。“我正忙着写作业呢”,儿子不耐烦地说。
“养儿千日,用儿一时”,我有点生气,走过去一看,儿子正愁眉苦脸的写作业,嘴里小声念叨着“抄袭书”,桌子上还堆了一堆数学、物理、化学等作业,“你这孩子,就算作业写不出来,也不能想着抄袭书啊!”我火气上头,只差怒发冲冠了。
“爸爸,你想哪儿去啦?是潮汐树,不是抄袭书!”儿子写了大大的几个字抗议着,苦着脸笑了又苦着脸把头埋在作业堆里,继续冥思苦想。
“这个问题等下爸爸和你一起思考”,我悄悄摸了摸微红的脸,强装镇静。说实在话,身为初中科学老师的我,对这个地理名词我也是知之甚少,赶紧装着很着急干事的样子,溜回了书房,马上打开手机搜索“潮汐树”,还顺手在纸上做了几个小笔记,没办法,为了做个表里如一的好爸爸,善意的谎言还是需要的。临时知识储备充分后,我揣着小笔记就去找儿子。
“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果然,救星来了,儿子大喜过望,恭敬地把作业递给了我。“先看看课本相关内容的讲解吧”,我一本正经,儿子毕恭毕敬地把课本递给我,“作为学生,对知识权威必是心怀敬仰的”,我心里感慨,“做一个有知识权威的爸爸多重要!”
“潮汐树,是由发育在海滩上的潮沟组成,其形状如树,其主干朝向大海,树枝状分杈朝向陆地”,我开始给儿子科普,可惜这个内容书上寥寥带过,难怪都说,高中内容,理解学通活学活用是关键。我拿起习题和儿子一起研究,根据一段短文,分析辽河口潮汐树景观形成的必要条件。在理解了地理课本的基础上做题,再加上我刚才的知识恶补,这其实也是一篇语文阅读理解题,我心里有了谱。
我们很快一起做出了答案,核对无误,一阵暗喜。接着,我鼓励儿子自己独立把与潮汐树有关的题目,都找出来做,结果都对了,儿子也露出了兴奋的笑容,犹如坐在高头大马刚从战场归来的将军,眼里光芒四射。
儿子沉思了几秒,突然说,“爸爸,我们每一个家庭,是不是就是一棵潮汐树呢?刚才讲到形成潮汐树的四个必要条件,可分为第一梯队和第二梯队条件”,儿子顿了顿,“入海口丰富的泥沙沉降,和月球引力导致的明显的潮起潮落,这两个第一梯队条件就是你和妈妈扮演的家庭角色……”,我赞赏地看着儿子,想不到十多年前穿开裆裤的小毛头,既然能想到这么深刻的道理!而且,用这样的方法去理解知识,还怎么能忘得了呢?臭小子,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了,我也甘愿做不了知识权威的老爸。
潮汐树的价值,怎么理解?我故意问。“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为生物提供充分的养料、食物和安全的庇护场所……”,这些生态价值,也类似与家庭在社会中的社会价值,儿子信心十足地回答了我。
是啊,我们小家三口,还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这个大家庭就是一个“潮汐树”家庭,爸爸、妈妈为这个冲在第一梯队奋斗,老一辈的亲人在第二梯队支持,孩子,你就是潮汐树上那阳光点缀的色彩,小小的,却是最闪亮的希望!
“那我们的国家是不是也像一个‘潮汐树’大家庭,有人负重前行,有人默默付出,才有了无数个‘我’的健康茁壮成长。”儿子若有所思地扬着下巴说道。
“国是千万家,有国才有家,家国一心才能节节高!”说完,我笑了,儿子用力地点点头,也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