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水安全保障

本报记者 苏 强

版次:02  2024年02月01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日前,记者从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重点水利工程建设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市水利部门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水利工程建设取得明显成效,2020、2021年连续两个年度我市水利建设受到省政府激励表彰,2022年寿县水利建设受到省政府激励表彰,我市水利建设工程质量考核连续7年位于全省第一方阵,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水安全保障。

项目前期推进有力

我市安排专班加强前期工作台账填报及管理,及时对我市102个水利项目前期工作台账进行更新,目前已完成前期工作87个,目标完成率为85%,位居全省第一方阵。2023年省水利厅下达我市重点水利项目前期工作主要有4项,已完成安徽省淮河流域一般行蓄洪区建设工程、安徽省沿淮行蓄洪区等其他洼地治理工程、永幸河灌区“十四五”续建配套和现代化改造工程等3项,另外1项淮河干流峡山口至涡河口段行洪区调整和建设工程正在全力推进,工程可研报告已经水利部水规总院审查,18项前置专题报批同步推进,力争尽早开工建设。

水利工程建设提质增速

市水利局将水利工程建设作为扩内需、稳经济、保民生、促发展的重要抓手,按照重大水利项目完成年度投资计划不低于90%、其他水利项目完成年度投资计划不低于80%的任务目标,切实加快推进水利工程建设进度,市、县组建保障专班,全力推进用地和资金等要素保障,确保工程建设需求,年度计划开工的49个项目已全部开工,均按序时进度推进。

省级以上重点项目进度稳中求进。根据省水利厅下达我市的2023年省级以上水利建设目标任务涉及治淮、中小河流治理、中型灌区节水改造、水土流失治理、节约用水、维修养护等6大类31个项目。我市2023年下达水利投资计划9.1亿元,水利建设目标任务8.1亿元。2023年1至11月,全市已累计完成工程建设投资18.52亿元。

市县自主立项项目进度逐步加快。在争取省级以上水利项目的同时,2023年我市谋划并开工市县自主立项水利项目18个,计划完成投资12.75亿元,2023年1至11月已累计完成建设投资10.39亿元。

水利建设管理扎实有效

严格落实《安徽省水利工程项目法人管理工作手册》,明确项目立项、招投标、建设期质量、安全、合同、验收等项目建设各环节。制定并落实项目法人能力提升方案,组建10个市、县专业化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法人单位,督促指导项目法人创新开展工作8次。选取淮南市城市防洪圈堤达标建设工程、凤台县永幸河下段治理工程项目法人作为市、县级项目法人能力提升试点单位,开展项目法人座谈、培训、观摩学习10余次。创新项目法人建管模式,172项重大水利项目实行全过程咨询,有效弥补项目法人建管力量不足问题。改进项目法人施工管理模式,先后在寿县九里保庄圩工程、凤台县永幸河上下段治理工程、永幸河灌区“十四五”续建配套和现代化改造工程采用施工总承包EPC模式,进一步提升了项目法人施工管理水平。

强化进度目标管理,加强工程建设协调调度,做好工程建设检查督导,全面推进工程建设进度,确保按时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强化年度目标任务台账管理,严格执行月报制,推进汛前、汛后和年底前关键节点水利建设调度,专班推进征地拆迁、建设资金要素保障工作,保障工程建设顺利实施。采取明察暗访、“四不两直”等方式,开展淮河干流正阳关至峡山口段行洪区调整和建设、寿县九里保庄圩、凤台县永幸河上下段治理、永幸河灌区“十四五”续建配套和现代化改造等工程建设进度督查,重点围绕工程建设进度、质量安全、标后履约、进度款和农民工工资支付、施工扬尘等开展督查6次,集中调度5次,对检查中发现的50个问题限期整改,逐项销号,闭环管理,印发“一县(区)一单”进行督导。

强化建设市场管理,落实水利建设市场能力提升方案,组织市、县工程建设项目法人完成我市在建水利项目2022年度10类75家市场主体履约评价工作。会同市公管、住建、交通等部门联合开展政府投资项目标后履约专项检查10余次,严厉打击挂靠、借用资质、围标、串标、转包和违法分包等行为。运用安徽省水利工程建设综合管理平台,通过平台贯通项目管理、市场管理和政府监督,实现市场主体在招投标、项目建设、监督检查、农民工工资管理、企业信用等方面数据的汇总分析,充分发挥了大数据监管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