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久违的感动和柔软

——读汪曾祺散文集《故乡与故人》

版次:03  2024年01月31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甘武进

“我家的后街,沿着河,出巷子南头,便是越塘,出巷北,往东不远,就是大淖。小时候,我站在河堤上看大船撑篙;到阴城掏蛐蛐,逮蚂蚱;从巷子口东逛到巷子口西,看人画画、串珠子、打烧饼……我十九岁离乡,六十六岁回故乡。再去看看,但什么也没有了。”翻开《故乡与故人》这本书,读到汪曾祺先生写的这段文字时,对曾经远离故乡的人而言,会不由自主地热泪盈眶——故乡与故人,已成为游子心中抹不去的记忆。

《故乡与故人》是本经典回忆录,历时3年精心编选,经汪曾祺家人逐篇审定,篇篇精彩,收录了汪曾祺先生的《多年父子成兄弟》《大莲姐姐》《老舍先生》《赵树理同志二三事》等42篇感动万千读者的暖心文字,分为“一辈古人”“岁月的夹缝”“风雪行路人”“旧时光札记”四辑。书中,每篇作品都是温暖每一个现代心灵的深情佳作,如《我的家乡》《我的祖父祖母》等。家人闲坐,灯火可亲,于一篇篇质朴温情的文字中,帮我们找回久违的感动、柔软和共情。

“我的家乡高邮在京杭大运河的下面,我小时候常常到运河堤上去玩……”汪曾祺先生围绕“水”,写船夫撑船、鱼鹰捕鱼等记忆中的琐事和风情,展现别有趣味的家乡生活美景。“打鱼人把篙子一挥,这些鱼鹰就劈劈啪啪,纷纷跃进水里,只见它们一个猛子扎下去……看打鱼的,看鱼鹰的,都很兴奋激动。倒是打鱼人显得十分冷静,不动声色。”水乡养育的这些平凡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汪曾祺,让他成为一个质朴纯真的人,成为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成为一个从容淡定的人。

“我的祖父名嘉勋,字铭甫。”汪曾祺先生报上姓名,介绍自己替祖父盖名帖的细节。虽然,对祖父的故事还没有全面铺开,但祖父“地方绅士”的形象便立了起来,让人对其祖父的故事有了更多好奇心。祖父中过拔贡,开药店,眼科执业,舍得花钱买古董字画……“我的祖父本来是有点浪漫主义气质,诗人气质的,只是因为所处的环境,使他的个性不可能得到发展。”后来,老人家不知为什么要跟他的孙子说起他的艳遇,大概他的尘封的感情也需要宣泄宣泄吧。因此汪曾祺先生觉得他的祖父是个人物。

“赵树理同志很能喝酒,而且善于划拳。”他的划拳是一绝:两只手同时用,一会儿出右手,一会儿出左手。老舍先生那几年每年要请两次客,把市文联的同志约去喝酒……老舍先生豪饮,而且划拳极精,很少输的时候。划拳是个斗心眼的事,要捉摸对方的拳路,判定他会出什么拳。年轻人斗不过他,常常是第一个“俩好”就把小伙子“一板打死”。“对赵树理,他可没有办法,树理同志这种左右开弓的拳法,他大概还没有见过,很不适应,结果往往败北。”赵树理的不循常规、出其不意的划拳方式,体现出幽默风趣的真性情。

书中,文字背后的缅怀,裹着历史岁月刻录下的温暖。“走进这座小院……到处是花,院里、廊下、屋里,摆得满满的。按季更换,都长得很精神,很滋润,叶子很绿,花开得很旺。这些花都是老舍先生和夫人胡絜青亲自莳弄的。”“老舍先生是文雅的、彬彬有礼的。他的握手是轻轻的,但是很亲切。茶已经沏出色了,老舍先生执壶为客人倒茶。据我的印象,老舍先生总是自己给客人倒茶的。”老舍留在汪曾祺先生心中的印象也是直接传递给我们的印象:富有情趣,坦诚相待,重视礼仪……

汪曾祺先生像渔人,站在岁月的河岸上,把往事一一打捞,呈现在我们面前的犹如一堆鲜活鱼虾,欢快跳跃着……故乡虽不再依旧,但思念仍在心头,如春潮之水奔涌,对那个叫作故乡的地方,依旧保持着鲜活的念想。人生无常,世事多变,我们好好地活在当下吧,尤其是在异地打拼的人。在那段漂泊的岁月里,要常常想起自己最初出发的地方——那里,家人闲坐,灯火可亲,是我们灵魂的栖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