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透式”审计助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版次:A01  2024年01月30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报讯 聚焦惠农政策落实和涉农资金安全,谢家集区审计局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实施“穿透式”审计模式,助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一审多项”统筹安排项目。谢家集区审计局做好审计项目和审计组织方式“两统筹”,将涉农领域审计项目与预算执行审计结合开展,实现“一审多项”,扩大涉农审计成效。将2023年开展的涉农专项审计调查和经责审计有效的结合起来,将涉农专项资金使用情况、项目实际建设情况和项目后续发挥效益情况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分析总结,把握关键环节,发现专项资金使用不规范,项目实际建设管理不到位及项目后续发挥效益不充分等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审计建议,进一步加大涉农资金的监管,让有限的资金落到实处。

“一题多解”注重审前调查。谢家集区审计局做精做深审前调查,充分掌握审计对象的相关政策、法律法规、项目特点、业务运行、管理模式基础上,针对性制定审计实施方案,增强审计精准性和可操作性,做实审计“前半篇文章”。在开展的谢家集区农村饮水安全情况专项审计调查项目中,投入时间精力用在审前调查中,通过下发农饮水养护工程建设及管护资金统计表、调取农村饮水安全情况政策法规,结合历年农饮水安全情况检查问题清单等相关材料,找准审计切入点和着力点,缩短审计现场时间,提升审计成效。

“一链多点”锁定审计重点。围绕“政策链”“项目链”“资金链”,谢家集区审计局锁定审计重点,关注政策执行中的缺陷与不足、资金管理使用的薄弱环节、项目的效益性和人员的履职尽责情况,促进专项资金精准、高效、规范使用。在开展的孙庙乡经济责任和自然资源资产审计中,对土地整理、农村改厕、基础设施提升、美丽乡村建设等涉农项目建设及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进行重点关注,紧盯核心关键部分,找出薄弱环节,督促被审计单位领导干部履职尽责。

“一点多线”严谨细致查证。在谢家集区2022年度自然灾害救灾资金专项审计调查中,沿着“政治—政策—项目—资金”这条主线,谢家集区审计局认真研究中央及省、市、区关于自然灾害救灾资金方面的文件及会议精神,紧盯受灾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找准出发点,识别风险点,增强审计工作的系统性。实地走访乡镇延伸审计,重点查看户报、村评、乡审、区定、公示等环节材料是否齐全,程序执行是否到位。随机抽取农户进行入户调查,核实受灾群众基本信息、冬春救助资金发放及政策宣传情况。针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压实主体责任、规范审核流程等建议,为提高救助资金使用效益,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发挥了审计的积极作用。

(本报记者 苏 强

本报通讯员 郝思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