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升华,体现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经验和智慧,是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有机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最新成果,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标志着我们党对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高度,同时也表明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发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理论产物,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程中思想文化的新飞跃,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新境界。
进入新时代,我国意识形态领域面临诸多问题,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迫切需要我们党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大时代课题。习近平总书记结合实践探索作出了一系列精辟而深邃的重要论断。譬如,把文化自信列入“四个自信”并始终强调;把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强调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提出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创造性提出“第二个结合”的重要命题;提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出全球文明倡议,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等。习近平文化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新时代思想文化建设方面的重大课题,标志着我们党认识和把握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规律。
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理论基础。习近平文化思想结合新时代文化发展需要,着眼文化强国建设,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以一系列创新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新飞跃。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人民至上,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发展理念,着力满足全国各族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彰显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鲜明的人民性;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实践导向,对新时代的思想文化工作作出全面部署,指导我国文化建设进行一系列生动实践,取得显著成效,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鲜明的实践性;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与时俱进,立足于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的丰富实践,在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造的双向互动中,揭示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鲜明的开放性。
为新时代文化建设提供行动指南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领导推动文化建设的丰富实践逐步展开: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2016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把“文化自信”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列,并对文化自信的基本构成、重要地位和重大价值作出精辟论述,深刻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新的文化使命”这一重大命题;2018年,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以“九个坚持”概括宣传思想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正式提出“两个结合”的重大论断;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从五个方面重点部署文化建设工作。习近平文化思想既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路线图,又为新时代思想文化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
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引下,我国思想文化工作直面问题挑战,采取系列措施,取得辉煌成就: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党牢牢掌握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主流思想舆论巩固壮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践行,正能量持续释放;网络乱象得到有效遏制,网络生态持续向好;历史虚无主义、文化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得到有效治理,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根本性转变;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日益繁荣,这些伟大成就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习近平文化思想从对历史的思考中汲取走向未来的智慧,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推动中华文脉绵延繁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思想保证、精神力量和文化条件。
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内涵
习近平文化思想既强调植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汲取治国理政智慧,又要求以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激活中华文明基因,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结着古人丰富的治国理政经验和智慧,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思想内容,与马克思主义相融相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的理念和思维。”譬如,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继承和发展了“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理念;全面深化改革,体现了对“旧邦新命、革故鼎新”革新思想的深入理解;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赓续和弘扬了“为政之要,唯在得人”的重贤理念;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思想,彰显了对“天人合一、万物并育”生态理念的深刻认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展现了对“协和万邦、天下为公”大同理想的深沉追求。这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提出,生动体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精髓的挖掘与汲取,并在立足中国现实、结合时代条件的基础上,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源不同,但彼此存在高度的契合性。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虽然产生于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但在思想内容、价值主张、使命追求、开放品格等方面相融相通,这是两者能够结合的根本前提。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唤醒和激活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富有生命力的优秀因子,使其得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更好满足于当今社会城乡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另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生根发芽、开枝散叶提供了肥沃的文化土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厚植了文化之根。
习近平文化思想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出时代性、民族性和实践性的鲜明特征,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又坚持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融入新的时代精神,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换,体现出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的理论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