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
健全多部门会商研判制度,聚焦灾前、临灾、灾中等关键时间点,及时开展“叫应”服务,通过云平台发布各类灾害预警信息46次21万余条,提示防范工作重点。按照实战标准,协调、指导县区、部门、企事业单位修订应急预案5526个,《淮南市田家庵区国庆街道防汛抗旱应急预案》作为示范文本在全省推广。配置更新应急救援物资和防护装备,储备袋类319.15万条、布料类93.75万平方米、砂石料9.27万立方米、桩木5243.79立方米、橡皮舟84艘、冲锋舟59艘、救生设备1.9万套,确保关键时刻拿得出、调得快、用得上。完善区域合作、资源共享、信息通报、联动响应等机制,与合肥、蚌埠、滁州、六安、阜阳、亳州等6个毗邻市签订突发事件应急联动工作协议,提升协同应对突发事件能力。与此同时,建立常态联络、联合勘察等军地协作机制,将8300名民兵纳入全市应急救援队伍体系。以“竞”促练,在全省率先开展灾害信息员业务技能竞赛,10支队伍46名灾害信息员同台竞技。
今年以来,为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市应急管理部门科学组织,提前部署,采取致力于“查”,抓牢安全生产“基本盘”;着眼于“防”,筑牢防灾减灾“安全堤”;聚焦于“实”,打牢应急管理“战斗力”等多项举措,以“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为主线,慎终如始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各项工作,持续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