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日报记者 况安轩
“博士毕业时,不仅拿到了毕业证、学位证,还评上了工程师。”2023年底,安徽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刘景龙顺利获得工程师专业技术职称。这不仅增加了他的就业竞争力,其出色的工程实践能力更是深受入职单位的认可。
让毕业生带着职称去就业,是马鞍山市试点的人才培养新模式。2021年,马鞍山市在马鞍山学院试点建设全省首家高校产业工程师学院,在办学管理、人才培养、职称评审等方面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打通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的融合通道。2023年,试点范围又扩大到安徽工业大学、皖江工学院2所本科院校。
让毕业生带着职称找工作
“毕业后就是工程师,既是对实践能力的认可,也体现了个人价值。”在刘景龙看来,把评职称前移到在校学习实践过程中,对于他们在校学习和研究有着很强的激励作用。
2023年11月底,安徽工业大学产业工程师学院首批申报职称评审的82名毕业生中,76人获得专业技术职称,其中11人评上工程师、54人评上助理工程师、11人评上技术员。而在此前一年,2022年8月,马鞍山学院产业工程师学院首批277名毕业生中,有213名经评审认定获得中初级专业技术职称,成为我省首批拥有学历、学位、专业技术职称“三证”的应届毕业生,其中1人评上工程师。
让毕业生带着职称找工作,效果好不好,毕业生的感受最为明显。
“得益于助理工程师职称的加持,我在众多应聘者中脱颖而出。”马鞍山学院产业工程师学院毕业生朱贤阳介绍,毕业后寻找就业机会,在企业面试时,有不少研究生与他一同竞争,但企业十分看重职称,这极大增加了他的竞争力,最终他顺利入职。
据了解,为推动人才培养与企业实践深度融合,按照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的要求,马鞍山学院在试点过程中结合专业人才特点,修订培养方案,推动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并通过“引企驻校”“引校进企”“校企一体”等方式,校企共建实习基地100余个;安徽工业大学产业工程师学院围绕工科人才培养新体系,积极开展专业、课程、教学创新,同时面向关键领域、科技领军行业企业,校企联合共建创新人才培养和实践平台。
预计到2025年,培养学生有望达10000人以上
“开展这项改革试点,有利于加快培养适应马鞍山市产业发展和企业需求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队伍。”市人社局专技科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搭平台、给舞台,在帮助高校毕业生实现从校园到职场无缝衔接的同时,也力争为城市造就和汇聚一批高端人才、创新型人才。
为此,在省人社厅的指导支持下,马鞍山市人社部门坚持“破四唯”与“立新标”并举,针对在校学生评审实际,创新制定在马高校产业工程师学院工程系列职称评审标准,合理调整参评条件,科学制定评价标准,严格规范开展评审。
同时在产业工程师学院设立高校工程系列中初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将职称评审权限由市直部门下放给学校;组建了由高校、企业、政府中级职称以上人员组成的专家库,评审时邀请省人社厅专家现场监督指导,确保评审质量不降低、评审结果社会认可。
2023年12月,在实践探索的基础上,马鞍山市还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试点高校产业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确定抓好六项重点任务,加快培养马鞍山市产业发展急需的工程技术人才,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
预计到2025年,马鞍山市试点高校产业工程师学院学科专业设置将进一步优化,功能定位与产业匹配度将进一步提升,产业工程师学院覆盖专业有望达30个以上,参加产业工程师学院培养的在校学生有望达10000人以上,产业工程师学院建设成为全省示范品牌。其中,马鞍山市将共建共享一批高标准的公共实训基地,将工学结合、实践教学、社会培训、技术服务等嵌入人才培育环节和企业生产过程;同时加大扶持奖补力度,吸引更多高校毕业生留下来、发展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