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61个事项不用再开证明

版次:A02  2024年01月25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新华社合肥1月24日电(记者 何曦悦)“您以后不用再申请为家中老人开健在证明了,相关部门会和卫生健康部门通过信息共享方式进行核对,高龄津贴自动发到老人账户。”日前,安徽省铜陵市义安区顺安镇东正社区的工作人员对前来咨询的居民程芸芳这样解释道。“这样办事,我们确实方便多了!”程芸芳说。

长期以来,村(社区)是“奇葩”证明、循环证明、重复证明的“多发地”,这类证明影响居民群众顺利办事、顺畅创业,也给基层组织增加了工作负担和法律风险。

为改变这些现象,安徽省民政厅多措并举,持续推进村(社区)减负增效,全省累计清理村(社区)不应出具的居民身份信息证明、出生证明、居民养犬证明等证明事项61项,各市也制定了不应出具证明事项清单,村(社区)出具证明的类型、数量进一步压减。

为实实在在让“减证便民”落地,安徽不少地方不仅出台新办法,还加大了监督力度。芜湖市设立了9个基层减负观测点,实时了解村(社区)工作负担情况,反向跟踪掌握市级机关部门的减负落实情况;铜陵市则设立村级组织盖章证明监测点50个,通过“铜陵we社区”平台发布村(社区)出具盖章证明事项模板,实现“线上+线下”动态监管。

铜陵市义安区西联镇垅上村党总支书记汤超说,有了清单,不能开的证明跟群众解释清楚,大伙儿容易理解。基层减负更让村干部从纷繁的事务性工作中抽出身来,有更多的时间为村民办实事。

“减负举措实打实解决了村干部的烦心事,特别是年轻干部坐办公室、守着电脑报材料的少了,走村入户、在田间地头解决问题的多了。”六安市金寨县的一位村党总支书记说。

据安徽省民政厅相关处室负责人介绍,全省目前共有18家单位被确认为全国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试点单位,全省共登记备案社区社会组织11.9万家,建成乡镇(街道)社会工作站1522个,有效地构建了社区治理“一盘棋”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