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好环境 引得“凤”来栖

版次:A01  2024年01月25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扬州日报讯 近日,扬州环境监测中心生态观测人员在瘦西湖发现了凤头鹰的身影。据介绍,入冬以来,凤头鹰在瘦西湖持续出现,且已筑巢安家。

凤头鹰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属隼形目鹰科类中型猛禽。其生性机警、善于隐藏,主要分布于陕西、四川、广西、云南等地,常栖息于中低海拔山地的阔叶林,对生存环境的要求十分苛刻,在扬州等平原地区鲜有出现,多为“一飞而过”。近年来,扬州生态环境质量提升,吸引了凤头鹰前来筑巢安家。

据了解,目前扬州市鸟种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已从上世纪80年代记录的148种增加到现有记录的303种,其中常见鸟有133种,以留鸟种类最多,候鸟其次,旅鸟种类最少。纳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有58种,占总数的19.1%。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有丹顶鹤、东方白鹳等9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有黑耳鸢、鸳鸯、白尾鹞、小鸦鹃等49种。

“2023年,我们对扬州市的城乡生态质量样地开展了鸟类群落监测工作,并形成了扬州地区鸟类监测生态质量评估报告。”扬州环境监测中心相关人员表示,下一步将依托地理优势,利用AI识别系统、鸟类鸣声记录分析系统等现代化监测技术开展鸟类等野生动植物资源观测,全面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支撑效能。

(通讯员 郭宏达 扬环宣 记者 程宝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