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火春风斗煤城(下)

——纪念淮南解放七十五周年

版次:03  2024年01月25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管德宏

朱怀明 三野联络部干部。1946年5、6月,化名李学明在寿县地区进行地下工作,任寿霍地下工委书记(亦说任豫皖苏区东线工委委员),其间,曾奉命与国民党绥靖区副司令兼暂编第一纵队司令廖运泽、一纵副司令廖运升联络,由时任一纵上尉附员的中共地下党员常传甫(知名资深民主人士常恒芳侄孙)牵线,洽谈该部起义事宜。该部指挥所设在正阳关,时称颍上指挥所。廖氏兄弟抗战后即决心起义,但因困难重重,迟迟未能如愿。1948年11月,朱怀明奉命再次与廖氏兄弟联络,“请他们出面找淮南煤矿上层人物,组织护矿”。12月底的一天,朱怀明和廖运升在正阳关枸杞园一座旧炮楼见面,向廖运升传达中野首长刘、邓新的指示:“如起义时机不成熟,就不要急于起义,要设法保护淮南煤矿免遭破坏。”廖运升当即表示,保护淮南煤矿,义不容辞!并说,近期家乡也派路景才等前来求助。鉴于淮南三镇属于刘汝明防区,一纵不便直接插手,廖氏兄弟与朱怀明等商定,以国民党绥靖区颍上指挥所名义,将路景才委为一纵副司令,将矿区已成立的一个个护矿(厂)队分别编为一纵独立团,对护矿(厂)队员一律发给一纵军服。这样,就实际上将矿区划归一纵管辖,必要时一纵可以出手。1949年1月初,廖运升专程返乡,在田家庵镇公所(位于“爽园”澡堂后面),邀请煤矿局、铁路局、矿路警察总所及淮南商会等单位负责人密商,使这一举措得到落实。与此同时,朱怀明还与程华亭在常传甫家见面,要求程为“保矿护厂”,对矿区上层人士多做工作。之后,又在程华亭寿县私宅,与程华亭和胡卫中密谈,研究了“保矿护厂”措施。

张锦章 寿霍地区地下工委干部,淮南商会会长张莹清之侄。1948年10月,奉朱怀明之命回乡做张莹清等工作。经张锦章做工作,张莹清“经反复考虑,恳切答复:只要共产党需要我,自当尽力而为!”张莹清首先和外甥倪荣仙联络,知其已和我地下党接触,嘱其“应按地下党要求去做”。然后又做了程华亭、胡卫中、樊香甫等三人的工作,并连续两次在胡的家中和程华亭、胡卫中密商,决定由胡卫中出面,尽可能说服刘铁军放弃破坏计划。如刘拒绝,则不惜以金钱、物资进行贿赂。樊香甫时任专署警卫中队队长,对其,张莹清则“以形势相告,并表示(自己)不愿离开淮南的意图”。“樊队长慨然表示也不离开淮南,听从(会长)指挥。”为了维护社会治安和市场秩序,张莹清还主持商会组织商警队,发给枪支。商警队在街头昼夜巡逻,并在一些要害地区部署岗哨,加强警戒。为便于指挥,张莹清从商会搬到东泰来木厂办公。得知我军准备渡淮,张莹清于1949年1月17日下午,在东泰来木厂召集各机关、各同业公会、专署警卫中队等单位负责人举行紧急会议,说明“解放军即将渡河,解放淮南”,自己“奉有任务,请诸位镇静,各守岗位,准备迎接解放。” “到会者甚感宽慰,一致表示‘听从张会长部署指挥’”。

为了“保矿护厂”,我党地下工作者们各自为战,殊途同归。淮南三镇上层人士,对于“保矿护厂”,态度也越来越坚定。但是,这时,国民党反动派也在加紧对他们进行监视,施加影响,尤其是对曹式夷更是竭力拉拢。上述坊间传闻,其实确有此事。1948年夏秋之际,为了挽救败局,蒋介石将白崇禧、杜聿明、刘峙调到蚌埠,成立徐蚌“剿总”指挥部。该部成立不久,白崇禧等就电邀曹式夷去蚌会晤,曹未予理会。接着,刘峙就“借与曹有旧谊”,乘专列来淮南见曹,并带来徐蚌“剿总”指挥部《委任状》,委任曹式夷为“徐蚌‘剿总’指挥部少将军事高参”。曹不为所动,应付了事。

刘峙等之所以对曹式夷特别“看重”,并非偶然。曹式夷是中国最早的一批空军飞行员。曾历任国民党北平南苑航校校长、西北航空司令、南京航空署副署长、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主任等职,被授予空军中将军衔。抗战中期,因对蒋介石不满,辞职赋闲。1946年,应胡卫中之邀,来淮南矿区,任淮南矿路警察总所副所长。曹式夷与胡卫中曾多年同窗,彼此感情甚笃。胡虽兼任所长,但总所日常事务全由曹主持,“如发现异常情况”,曹也“可全权立即处理”。因资深年长权重,矿路上下统称曹老。

其实,曹老和胡卫中等为“保矿护厂”早已与我地下工作者形成“共识”,并响应我二野刘伯承司令员致函呼吁:伺机“率矿路警察总所起义保矿护厂”。1949年1月初的一天,曹式夷与胡卫中避开国民党桂系驻矿区高参吴绍礼和特务们的监视,在总所后面的大院(今淮南十四中校园内),召开全所官佐大会,动员全所举行起义。在会上,曹老说:“工人要吃饭,保护煤矿、电厂,是我们当然的责任。共产党来了,我们拱手相让,欢迎进城。土匪及其他坏人破坏,我们就跟他干!愿大家审时度势,好自为之。”会后,除个别顽固分子,绝大多数官佐都服从命令,坚守岗位,摩拳擦掌,枕戈待旦。

1949年1月15日,国民党国防部派工兵从南京将1车皮30吨炸药运到淮南矿区。淮南三镇骤然紧张。我地下党组织紧急动员,以党员和工人积极分子为骨干的护矿(厂)队和各警察分所,立即行动,占据矿井和电厂。队员们纷纷表示:誓死保卫“大饭锅”!1月17日晚19时许,大通矿矿长张光正突然打电话向曹老告急,称刘铁军已派工兵将炸药运到大通矿三号井口附近,准备毁矿,井口已有护矿队和矿警把守,正与炸井工兵对峙。自己已与胡师童、倪荣仙等商量,准备请刘铁军来“谈判”,并已备好“厚礼”。如刘住手,即将其“礼送”出境。但恐刘顽固蛮横,故请曹老来压场。曹老听罢,立即着少将军服驱车前往,演绎了一出惊心动魄的“送瘟神”活剧:

曹老抵达大通矿不久,刘铁军也被派车接到。张光正按曹老事前吩咐,让矿警将其6个警卫和两个勤务兵领到矿门房内,设宴款待,自己则和曹老等将刘领至惠工室。这时酒菜早已齐备,大家分宾主落座。酒过三巡,曹老劝刘铁军说:“今天,老伯我在此,你要慎重行事,不要砸掉工人饭碗。我建议你先撤出去,以后待机再来嘛!”刘铁军充耳不闻,随即掏出了上司命令,站起来宣读。待其读完,曹老笑道:“铁军,你念的好像是真的嘛!”刘铁军不解其意,赔笑道:“这哪会有假?”说着双手将“命令”递给曹老过目,曹老接在手里,站起来严肃地对刘说:“上峰命令是该尊重,可是我这里也是受上峰委托。你也该看看外面,工人愤愤难平,你要是那样干了,落不到一分好处。为了你好,我只好以徐蚌‘剿总’指挥部军事高参少将身份,命令你立即撤出淮南矿区!”曹老话音刚落,大通矿警察分所所长刘少江立即上前将刘的左轮手枪拔下,曹老的警卫员王建华和周善俊拔枪站起来立于曹老两旁,三支张开大机头的手枪,一齐对着刘铁军。刘铁军只好慢慢站起来,以军人礼节对曹老说:“是!立即撤出!”曹老赔笑道:“那就请吧!”刘铁军在曹老、张光正等陪同下,一起来到大通火车站,曹老指着专列车箱,对刘铁军说:“这是一点小意思,4车皮精煤和一辆小轿车等,是煤矿和我为你准备的,请笑纳!”是夜刘铁军率部撤离了淮南矿区。这正是:野火春风斗煤城,老将出马送瘟神。淮南三镇迎解放,煤矿电厂归人民!

至此,淮南各界人士“保矿护厂”斗争,终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1949年1月18日晨,解放军进驻矿区,淮南煤矿、电厂完好无损地回到人民手中。在这场斗争中,我地下党组织、地下工作者和广大工人无疑是中流砥柱;而倪荣仙、胡卫中、曹式夷、胡师童、张光正、张莹清、程华亭等上层人士,深明大义,各显其能,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功不可没。“保矿护厂”,迎接解放的胜利,是我地下党组织,党的地下工作者和淮南各界人士共同奋斗的结果。

史料主要来源:

(1) 中共淮南市委党史研究室《淮南解放史料专辑:舜耕春晓》(2001编印);

(2) 黄山书社2018年出版之《淮南煤矿史》(主编孙学海);

(3) 淮南市政协《淮上人物·之二》(1991年编印);

(4) 中国文史出版社1990年出版之《淮上廖氏三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