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时间全力搜救

版次:04  2024年01月24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乌蒙山区深处,雨雪交加,1000余人全力救援。云南镇雄山体滑坡灾害救援23日仍在紧张有序开展。

记者23日在此次灾害救援核心区域看到,救援现场多台挖掘机正紧张作业,消防救援人员在废墟上有序开展救援工作。救援人员通过探测仪器寻找被褥等物资,以此判定被掩埋房屋的卧室位置,从而进行精准搜救。

“现在我们正利用挖掘机开辟救生通道,再人工搬运石头,才能把人员救出来。”根据安排,参与现场救援的消防员陈品润23日5时许赶到救援现场,随即投入失联人员搜救工作。他说:“时间就是生命,我们要尽可能抢时间全力搜救。”

目前,现场共有省、市、县救援力量1000余人,搜救犬81只,挖机、装载机、运输救援车辆150余台(辆)参与救援,现场部署6支专业搜救分队,利用雷达生命探测仪、音视频探测仪、无人机、搜救犬等技术手段,在3个区域开展搜救作业。

中国安能救援队主要担负崩塌体开挖、转渣及人员搜救等救援任务。他们根据现场情况,采用“双向推进、滚动翻挖、前缘优先、精准搜救”战法,利用挖掘机等重型机械设备进行开挖,24小时倒班作业,搜寻失联人员。

记者从镇雄县“1·22”山体滑坡灾害处置指挥部了解到,截至1月23日17时40分,共搜救出31名失联人员,均无生命体征。

转移安置同步开展。23日16时许,救援现场飘着小雪,和平小学老校区临时安置点内热气腾腾,十多位志愿者架着锅正在做晚饭。当天,这里临时安置群众增加到了70人,都是有亲属失联的群众。老校舍一楼右侧两个房间里,每间都有十多位村民围着取暖器取暖,镇、村工作人员陪着他们聊天。

59岁的洪政林是凉水村中寨村民小组小组长,他家距离滑坡现场200米左右,有亲戚在灾害中失联。

灾害发生后,洪政林积极动员村民以投亲靠友方式进行安置。“我们小组300多位村民已全部转移,并得到妥善安置。”洪政林说,各级党委政府对受灾村民做到了细致的关怀,工作人员尽职尽责。每个人都发放了棉衣棉被,晚上住在老校舍里,防止挨冷受冻。

“这些被子都是新的,还给我们发棉服,政府服务很用心。”在和平小学老校区临时安置点,50岁的凉水村受灾村民雷银和女儿在房屋里休息。他说:“吃穿住行都有保障,有困难我们可以找工作人员。”

据介绍,当地已成立9个专班,由81名干部对失联人员亲属进行“一对一”包保,群众安抚善后工作有序开展。

截至23日17时40分,当地共转移安置223户918人,其中48人转移到县城安置、90人转移到和平小学老校区临时安置点、778人投亲靠友、2人在县医院接受治疗。

在救援现场,还有不少村民自发组成的志愿者。凉水村村民洪显杰便是其中之一。他说:“灾害发生后,我们一直在搬运物资,主要是衣服、棉被、水、牛奶等物资,村里的年轻人都行动了起来。”

目前,通往灾区交通通畅、电力通讯正常,失联群众搜救、地灾监测、善后处置等工作持续开展。

(新华社昆明1月23日电

记者 王长山 莫华英 林碧锋 浦 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