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大娘,最近身体如何?生活上还缺点什么?”1月18日,凤台县新集镇郭郢村社会救助协理员张婷婷看望低保户岳文严时说。
2023年,淮南市民政局推进成立780个村(社区)“救急难”互助社,筹集资金930余万元,当年救助遇困群众78人。张婷婷定期走访时发现,岳文严因患恶性肿瘤致家庭困难,村里“救急难”互助社给予2000元救助。岳文严的医疗费用自负部分为21433.21元,当地民政部门给予3000元临时救助。
淮南市民政局党组以办好民生实事、增进民生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传承和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牢固树立“严、真、细、实、快”工作作风。“我们要传承弘扬‘调查研究下基层’,坚持从‘关键少数’做起,带动绝大多数在‘深、实、细、准、效’上下功夫,让调查研究既用‘脑力’又用‘脚力’。”淮南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郑田宏说,通过开展调研,实现发现问题在一线,在“探实情”中问民需。
淮南市民政局工作人员在该市潘集区夹沟镇敬老院调研中发现,敬老院因改造提升资金不足,存在设施设备老旧、居住环境较差、老人上下楼不便等问题,便与市财政局沟通,从特困供养机构运营维护和改造提升资金中列支50万元,支持夹沟镇敬老院实施提升改造项目,让老人的居住环境得到改善。
淮南市民政局领导班子成员每月到基层开展调研2次以上,紧盯农村养老服务、地名管理、社会救助等重点民生问题,边调研边办实事,形成调研报告6篇,发现问题17个、现场解决问题7个,提出工作举措11条。同时,修订印发《淮南市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操作细则》,进一步扩大保障范围,新纳入低保对象799人。
淮南市民政局党组坚持直面问题,做到既在“机关会场”办公,又在“基层现场”解题,能办即办、快处快办、提质增效。八公山区民政部门以省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示范区创建为契机,推动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工作做细做实。通过家庭适老化改造,安装护理床、感应夜灯、燃气报警器等设施设备,让老人生活更便利。
截至目前,淮南市建成6家标准化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完成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2619户,建设家庭养老床位230张、村级养老服务站414个。
“脚下沾满泥土,心中装满群众,身上充满力量。”郑田宏表示,淮南市民政系统将认真落实“四下基层”工作制度,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干好每一件民生工作,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
(转载自1月23日《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