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 烦

远 行

版次:03  2024年01月20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沈从文先生很爱用一个别人不常用的词:‘耐烦’。他说自己不是天才,只是耐烦。他对别人的称赞,也常说‘要算耐烦’。”这段话是汪曾祺回忆恩师沈从文的文章《星斗其文,赤子其人》中的一段话。沈从文先生所说的“耐烦”,意思是锲而不舍,不怕费劲。而今天,我们少的正是这种凡事都能“耐烦”去做的精神。什么才算得上是耐烦呢?可能我们平时并不太在意。事实上,在我们的生活中,做人、做事耐烦的人并不少,只是我们没有用耐烦的心思去观察、理解他们罢了。

我的盆景老师姓洪,皖南歙县卖花渔村人。洪老师从事徽派盆景的制作,梅桩盆景做得尤其好。徽派盆景的代表作是游龙梅,一树梅桩如绿色的蛟龙出盆,每道弯处向外伸出一枝,虬曲如龙爪,花开时节,如苍龙腾于云彩之上,蜿蜒向空,确实漂亮。而游龙梅制作起来却是相当麻烦,一盆好游龙梅的桩子要养上好多年,绑扎、修枝、浇水、治虫一样也不能马虎,费时费力不说,还费心费神,没有一定的盆景制作功底和耐烦的精神是无法完成的。几年,甚至是十几年的时间,将一棵原本平常的梅桩制作成型,确实不容易,需要的就是那种锲而不舍,不怕费劲的精神。洪老师默默地为我们创造美丽的盆景,算得是一位耐烦的人。

老家的乡亲们的生活是耐烦的。他们面朝黄土背朝天,辛勤劳作,用汗水浇灌庄稼,用勤劳换取粮食,从来都不会偷懒耍猾。他们种地,计较精细,会看天看时,也会看地看墒,总能把不同的种子种在最合适的地里,收获最多的希望。庄稼一茬一茬地种,地一年一年地精耕细作,淡薄的收成看天看地也看人,他们凭着那样的心细和耐烦,养活自己,延续家族,不抱怨,也不好高骛远,实实在在地,是很贴近内心的那种耐烦。

村庄里的婆婶姑嫂们的日子是耐烦的。她们从年轻至暮年,从青丝到白头,一年一年地滑向生活的深处,无非做着饲鸡喂鸭、缝补浆洗的生活琐事,月月如是,年年如斯。她们不会张望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她们也不会羡慕别人的天地有多辽远,她们总是很淡然、很笃定地默默做着自己该做的事情,孝敬父母、照顾家庭、抚养子女,她们的内心也一定是安宁的。在那样繁琐的生活里,她们的笑容不比别人少,孩子的成长,让她们看到生活的希望所在;父母的安康,让她们觉得付出的值得;家庭生活的如意,让她们拾起生活的信心,这一切有了让日子活色生香地过下去的动力。只有耐烦地收拾好一地鸡毛的杂乱,生活才会呈现应有的美好。

乡村的日子总是耐烦的。禾青苗长里,生长着四季绵延的乡村风景。生活在乡村里的人,顾不上看风景,他们的生活就是一处风景,他们在风景里过着的日子,有着耐烦的淡然与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