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交通环境,建议:一是畅通微循环。加大主城区路网提标提质,针对惠利大道等“断头路”和洞山西路、泉山路、广场南路、淮舜北路等“卡脖子路”进行打通和改扩建,完善其功能设施,提升通行能力。针对车流、人流汇集且拥堵较突出的路口,实施上跨或下穿立体改造工程,修建立交桥或下穿通道,减少红绿灯的设置。对全市公交站台进行科学设置,对占据道路停车的公交站台实施港湾式改造,方便其他车辆正常安全通行。加大现有支路占道清理力度,科学合理设置交通标线,还路于车。二是建设内循环。针对市区组团间通行不畅问题,建议结合城市更新改造,打通断头路,稳步推进路网加密,同步完善次干路、支路系统。打造“三横三纵”快速路系统,形成组团间的快速衔接。打通“四横两纵”的主干路,提升次、支路网密度。完善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让非机动车、行人有路可行。在开展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时充分考虑非机动车道和行人道的连顺性、平整性。适时开展城市快速通道和轨道交通等项目建设,优化完善提升交通基础设施,打造快捷方便高效出行路径。三是提升外循环。进一步发挥融资平台作用,通过加强合作、发行政府债券、建立基础设施发展基金等方式扩大融资渠道,加快各干线公路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