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做好普惠金融服务,建议:一是加强政策研究,强化财政、担保、金融等政策协调性。成立市级普惠金融政策研究机构,针对普惠金融的重大堵点问题研究解决思路,充分发挥财政、金融政策的组合作用,弥补金融支持的政策空白。二是加强金融大数据运用,扩大普惠金融服务覆盖面。加大数字化普惠金融平台的应用推广,扩大金融、担保等机构的服务触角,形成广覆盖、全角度的融资信息对接体系,综合解决贷款难和难贷款的问题,不断提高普惠金融覆盖面。三是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升普惠金融“敢贷、愿贷”的源动力。由行政、司法联动发力,加大不良贷款的追索力度,解决银行债权清收难、担保代偿追偿难问题,促进形成普惠金融低门槛、恶意逃债有追责的敢贷、愿贷良性循环。综合发挥基金、保险、信托等各类金融机构优势,完善风险分担和缓释机制,建立更为多元的普惠金融支持体系。四是加强金融监管引领,进一步优化普惠金融服务。结合淮南区域特色和金融机构自身优势,将金融资源更多倾向于薄弱环节,运用好无还本续贷、中期流贷等优质产品政策,健全落实授信尽职免责、绩效考核等内部工作机制,为激发市场活力提供充足接续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