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希帮委员的发言

建设江淮运河生态廊道 打造绿色淮南美好家园

版次:B03  2024年01月18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江淮运河生态廊道建设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建议:一是优化规划设计。在生态廊道建设中,坚持尊重群众意愿、顺应自然、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等原则,全面推进增绿扩绿、提质增效,协调推进湿地、自然保护地生态修复。二是抓实管护措施。建立健全网格化管护机制,采取集中管护、个人承包和联防联护等方式,明确管护范围,落实管护责任。各县区要加强护林员队伍建设,因地制宜制定《乡村护林员管理实施办法》,比照生态护林员补助标准,给予乡村护林员补助。三是建设生态林带。江淮运河寿县段沿线,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美丽中心村建设,比照铁路、公路两侧用地范围以外绿化带5米的标准,将沿线无林段的约800亩耕地,按相关程序调整为林地。四是保护湿地生态。加强湿地保护管理机构和人员队伍建设,加大湿地生态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项目资金投入,压实湿地保护主体和属地责任,严厉打击破坏湿地行为。五是强化宣传动员。切实宣传好发动好江淮运河生态廊道建设,激发社会各界参与的积极性。六是拓宽价值路径。利用市场的逻辑、平台的思维、资本的力量,积极推进国储林、碳汇林等项目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