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推动产业转型大突破,须坚持工业立市、制造强市。今年,我市将聚焦七大新兴产业,实施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构建“龙头+集群”产业生态。
坚持把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首位产业,推动整车、零部件、后市场“三位一体”布局,强化“整零”对接,加快德力新能源专用车、圣龙汽车零部件、雅虎汽车座椅、明然三合一电驱、航天锂电池等项目建设。大力发展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支持企业研发引领性、前瞻性产品,加强上下游产业配套,加快中环低碳新能源三四期、国晟异质结二期、益恒异质结高效电池等项目建设,产值实现倍增。大力发展新材料产业,加快推进中安二期、博普纳米新材料等项目;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加快伊戈尔电气生产基地、比太电池设备制造、航天九院产业基地等项目建设,支持煤机装备制造企业创新转型发展;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加快八公山绿色发展产业园、毛集绿色食品园等项目建设;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加快抖音火山引擎、芯视佳微显示器制造等项目建设;大力发展生命健康产业,加快推进国药三期、精准医学技术转化等项目,支持新药和高端医疗器械研发上市。 (本报记者 周 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