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抓总量、明方向,支持重点产业发展
信贷投放合理充裕。合理把握信贷投放节奏,精准有力支持淮南经济和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持续提升。2023年11月末,全市各项贷款余额2549.14亿元,较年初增加360.03亿元,增速16.45%,位居全省第2位。
信贷结构不断优化。协同市地方金融监管局明确制造业考核导向,联合市经信局召开企业家大讲堂和制造业银政企对接会,整合梳理1132户制造业及科创企业名录,定期更新无贷户、融资困难企业名单,部署机构开展常态化、精准化融资对接活动,实现全市制造业金融对接全覆盖、科创企业有效融资需求全覆盖。2023年11月末,全市制造业贷款余额248.91亿元,较年初增速22.31%,高于各项贷款增速5.86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142.42亿元,较年初增长40.63%。
重点项目持续跟进。指导商业银行选派业务骨干为“金融特派员”,试点挂职凤台县招商服务中心主任助理,将金融服务拓展到招商引资前端;成立普惠金融工作督导组,赴凤台县和寿县重点招商引资企业开展联合走访对接。2023年11月末,全市银行机构累计为396个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项目提供融资支持418.18亿元,较年初增长51.76%。
(二)守定位、强引领,推动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
优化金融网点布局。2023年末,全市持牌银行、保险网点563个,其中,立足县域金融需求,在凤台县、寿县设立网点248家,推动全市829个行政村实现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同时,紧跟市委市政府经济发展规划,合理调整网点布局,在新桥国际产业园等经济发展和金融需求密集地增设网点,逐步扩大金融服务半径,做深做细金融服务。
加强金融政策传导。监管主动发声,充分利用电台、报刊等途径开展普惠政策宣传,开展“普惠金融服务 惠及千家万户”专题政风行风热线回应群众关切。
探索完善普惠服务新路径。指导市银行业协会在皖事通APP上线普惠金融平台,通过用户自选、机构抢单、指定对接等对接模式,为全市个体工商户和企业主提供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实现金融对接从线下向线上、从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动发起的转变。自2023年3月平台上线以来,累计为357户市场主体提供融资支持3.08亿元,有效融资需求满足度达到76.24%。
提供优质健康保险服务。与市医保部门沟通协调,督促保险公司积极履行社会责任,顺利完成全市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意外险招投标工作,为全市253.28万城乡居民提供大病风险保障金额9567亿元,意外风险保障15173亿元,截至目前已赔付3.02亿元。积极推进安徽省“惠民保”项目在我市投保进程,截至目前,已为10.36万参保市民提供普惠补充医疗保险保障。
(三)补短板、寻潜能,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2023年四季度末,累计投放脱贫人口小额信贷20.93亿元,支持脱贫户和边缘易致贫户6.36万户,脱贫小额信贷余额3.33亿元,惠及脱贫户1.15万户。2023年11月末,累计为行蓄洪区农房和特色农产品生产提供风险保障171.75亿元和1042万元;“防贫保”综合保险已覆盖全市脱贫监测户13万人,提供风险保障412亿元。
构建多层次农险保障体系。2023年1-11月,全市农险业务已累计为12.66万户次农户赔付15496.57万元。主粮作物保障充足,实现产粮大县主粮作物完全成本保险覆盖,提供风险保障金额52.5亿元,较农业基本险提高22.8亿元保障金额。
开展涉农主体专项对接。分局联合市农业农村局获取11393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白名单,部署全市银行保险机构开展对接,累计举办对接会130场次,为全市2561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9.19亿元信贷支持,通过对接活动新增涉农主体首贷418户、金额1.4亿元。2023年11月末,全市银行业涉农贷款余额953.82亿元,较年初增长18.90%,高于各项贷款增速2.45个百分点;农业保险原保费收入4.2亿元,同比增长19.08%,其中特色农产品保险保费同比增长23%。
(四)解矛盾、促稳定,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
坚持人民至上原则,通过党建引领作用带动全市金融消保工作提质增效。
银行保险机构领导干部带头接访。督促机构进一步坚定金融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水平,强化消保问题溯源治理。全市银行保险机构累计开展行长(总经理)接访活动548次,接待群众457人次,解决消费者诉求275条。
多渠道提升化解金融纠纷。建立以淮南市银行业保险业消费者权益保护中心为主体,以淮南市金融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和淮南市保险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为辅助的“一体两翼”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全面统筹负责淮南市银行业保险业投诉处理、矛盾化解、纠纷调解工作。针对矛盾突出、情况复杂的纠纷案件下沉工作重心,开展“金融调解下基层”活动,由专职调解员持专业录音录像设备,深入纠纷发生地开展现场调解。2023年,全市2家金融纠纷调解组织累计成功调解金融纠纷162件,涉及金额1942.28万元。
多维度进行金融宣教。聚焦“一老一少”、新市民等重点人群和制造业、普惠金融、科技金融、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围绕信贷、理财、金融服务等日常金融消费场景开展教育宣传。在重要时点,按照宣传受众老中青全覆盖,宣教主体银行保险全覆盖,宣传场所农村、社区、企业、校园、商圈全覆盖的“三覆盖”原则,分主题、有侧重的开展主题宣教活动2000余场次,针对金融消费者阶段性集中反映的问题发布风险提示和以案说险200余条,提升金融消费者的风险意识,增强对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认知能力及自我保护能力,高质量推动消费者教育与金融知识普及工作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