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工作联通内外、贯通城乡、对接产销,是国内大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重要作用。2023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商务系统勠力同心、砥砺前行,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扎实推进强党建、稳外贸、稳外资、促消费、通口岸、建平台、抓安全、保供应、优环境,聚力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全市商务发展呈现出逆势上扬、跨越赶超的良好态势。
一、商务经济拾阶而上。2023年1-11月,多项淮南商务经济主要指标居全省第一方阵,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2023年1-11月,全市进出口总额108.6亿元,同比增长47.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9.1个百分点,增幅居全省第二位。全市完成外商直接投资(FDI)6390万美元,同比增长117.7%,总量、增幅均居全省第五位。全市实际对外投资284万美元,同比增长11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77.1个百分点,增幅居全省第四位。淮南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际使用外资221万元,同比增长121%,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20.5个百分点,在全省国家级经开区中位居第三。前三季度,全市完成跨境电商交易额3494万元,同比增长190.6%,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59个百分点,增幅居全省第一;淮南经济技术开发区完成进出口6.6亿美元,同比增长7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67个百分点,在全省国家级经开区中位居第二。主要商务经济的跨越发展有力有效服务了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转型发展大局。
二、内贸流通提档升级。坚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全力激活消费“主引擎”,推动内贸消费市场复苏平稳运行。
细谋划,下好全市消费“一盘棋”。围绕“徽动消费 提振淮南”主题组织开展了“汽车购享节”、“惠民消费券”等促消费活动,累计发放消费券规模5000余万元,带动消费9.3亿元。2023年1-11月,全市累计开展各级各类促消费活动512场次,促销金额达12.6亿元。
创载体,烧旺全面消费“一团火”。加快推进寿县县域商业体系项目建设,项目已经省级第三方验收通过,兑现奖补资金638.77万元。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圈建设,推荐申报4个社区为省级第二批便民圈试点社区。对接闵行区有关部门,举办闵淮两地产品产销对接活动,提升淮南本土特色产品在上海市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预计全年新增限上商贸单位130家,新增钻级酒店2家、绿色酒店1家。1家企业复核通过“中华老字号”称号,推荐12家企业申报“安徽省老字号”,推荐1条街区申报“安徽省特色商业示范街区”,聚力打造高品质消费新场景。
抓热点,唱响新型消费“一台戏”。组织开展淮南市2023年网上年货节、中秋消费帮扶助力乡村振兴、“徽动消费+提振淮南”双十一线上消费节等活动。双十一活动期间,累计实现网络零售额1.5亿元,其中农村产品网销额3000万元,牛肉汤产品网销额1200万元。组织近20家电商企业参加2023年省网商大会,安徽淮记食品有限公司荣获省直播大赛第二名。组织19家电商企业参加“第五届双品网购节”活动。组织10个企业产品报名参加省2023年好网货大赛,4家企业产品获评2023安徽省百佳好网货。积极构建农村电商产业“生态圈”,完成农村产品网销额23亿元,同比增长73%。新增年网络销售额超1000万元省级农村电商企业8家、超100万元农村产品品牌11个,寿县获评省级农村电商示范县,凤台县新集镇获评电商强镇。牵头举办6场公益电商直播培训,累计培训电商从业人员3000余人次。举办市第二届电商直播大赛,以赛助销、以赛助创、以赛助练、以赛助培,抢抓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机遇,加快培育优秀电商直播人才,提升全市电商发展水平。
优环境,撑起放心消费“一片天”。通过强化市场运行监测、保障猪肉市场供给、提升应急保供能力、完善调度机制等务实举措,全市商务系统慎终如始抓好商贸流通领域安全生产和市场保供工作,有力保障了市场平稳运行,为扩大消费营造良好环境。
三、对外贸易稳中提质。外贸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对稳增长稳就业、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市商务局认真落实国家、省、市稳外贸工作部署要求,全面激发外向型经济发展新活力。
培育挖潜,主体队伍不断壮大。积极实施“徽动全球”专项出海行动,组织115家次企业参加133及134届广交会、2023(中国)亚欧商品贸易博览会、第六届进博会等知名境内外展会,举办4期外贸知识业务培训,组织390家次企业参加省、市业务培训,全年新增外贸实绩企业40家。1家企业被认定为2023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4家外贸企业荣获2023年“安徽出口品牌”称号。
助企纾困,营商环境向优升阶。发挥国家、省、市关于稳外贸促进政策的激励效应,累计兑现各类外贸发展专项资金909.03万元,为外贸稳增长进行政策“加码”。为12家企业争取省级出口信用保险补贴资金75.6万元,兑现11家企业市级出口信用保险补贴167.5万元,提振企业发展信心,为企业“走出去”保驾护航。开通“铁海联运”班列,为10余家外贸企业降低物流成本80余万元。正式启用淮南经开区公用型保税仓库,缩短企业进口原料采购时间,减少资金占用。
“硬核”发力,新兴业态发展势猛。建成及在建海外仓5个。引入加工贸易企业10家。促成淮南高新区引进跨境电商产业园暨全球易货贸易示范区合作项目,填补全省全球易货贸易示范区和我市跨境电商产业园的空白。促成淮南经开区引进跨境电商产业园暨外贸综合服务项目,提高全市外贸稳规模优结构水平,外贸发展新动能愈发强劲,高水平对外开放再上新台阶。
四、利用外资质效双升。积极吸引和利用外商投资,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重要内容。市商务局持续优化外商投资环境,提高投资促进工作水平,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切实稳住全市外资基本盘。
创新联动“雁行”高飞。加快推动淮南联动创新区建设,推动新桥科技创新示范区(合淮合作区)与合肥片区优势互补、创新功能有机融合,引领带动合淮同城化进程。省政府对全省13个联动创新区量化考评,我市第一、二季度均排名第6位。淮南联动创新区在2023年12月28日安徽自贸区总结大会上作经验交流发言。
扩大开放乘风破浪。落实省“徽动全球”百团出海行动,积极参加“投资安徽行”等活动,精准有效赴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越南等地执行商展、经贸合作活动。2023世界制造业大会跨国公司对接会签约外企项目1个,项目总投资1.3亿元。
优化服务竿头直上。建立外商投资企业圆桌会议制度,为外资企业快速反映意见诉求提供便利,全面了解产业发展趋势和问题建议等,切实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稳定外商投资预期和信心。将中环低碳(安徽)新能源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凤台光伏产业基地项目纳入全国重点外资项目给予服务保障。
五、商务为民善作善成。坚持立足商务职责,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统筹推进、上下贯通、全面落实,切实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做则必成、做就做好。
聚焦民生实事,筑牢幸福基石。文明菜市行动:提前完成城区菜市场18个、乡镇菜市41个的整治和改造任务,基本解决了菜市场存在的“臭哄哄、湿漉漉、黑乎乎、乱糟糟”等突出问题,达到“干净卫生、清洁明亮、管理有序”的文明菜市要求,让百姓的“菜篮子”拎出幸福感,买菜更舒心更放心。放心家政行动:培训家政人员2.97万人次,新增家政服务人员6460人,超额完成全年工作任务;培育员工制家政企业10家,建成市家政服务平台,认定市级优秀家政服务企业5家,优秀家政服务人员19名,让家政服务消费更放心、更省心。
擦亮文明窗口,提升颜值内涵。组织对20个大型商超和非星级宾馆样本点及市文明办统计的80个农贸(集贸、批发)市场开展持续帮扶,共出动人员400余人次;多次深入盛元社区开展志愿者活动,铲除小广告,清除垃圾,亮化美化社区环境,拨付资金3.4万元助力社区文明创建。
牵头起草《淮南市反餐饮浪费条例》并于2023年12月1日正式施行,建立健全餐饮行业反餐饮浪费相关制度规范,推动绿色餐饮发展,有效遏制“舌尖上的浪费”。
六、锤炼作风树立形象。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持之以恒强化作风建设,打造高素质商务干部队伍,持续营造风清气正的事业发展环境。
广泛凝聚共识,打造党建品牌。始终把“两个确立”“两个维护”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和政治规矩,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商务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将学习成效凝聚起推动商务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打造“商务惠民”特色党建品牌。
突出问题导向,破解发展难题。结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局党组紧紧围绕党中央及省、市委确定的调研内容,立足商务职能职责,结合商务工作实际,选准调研课题,突出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实现小切口深入,推动大问题解决,调研期间撰写高质量调研报告20篇。2023年4月份以来,对县区(园区)开展商务工作全覆盖调研指导帮扶10余个轮次,找明差距、挖出原因、精准施策、补齐短板,推动调查研究成果转化为担责履职的实际效能。
着力本领提升,锻造过硬队伍。2023年6月25日-27日,在安徽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开展全市商务干部能力提升培训班,推动全市商务干部的知识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充实。聚焦“三问”、“五大”等专题,安排科室负责人结合工作职责谈学习心得体会。围绕“全面从严治党”、“党建和业务融合发展”、“宏观经济形势和商务发展展望”、“宣传信息工作”等专题开展七期商务干部大讲堂,全市商务系统干部担当作为的业务更精、能力更强、水平更高、底气更足。
奋斗谱写时代征程,实干诠释责任担当。新时代、新征程,全市商务系统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贯彻中央、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以更加昂扬奋进的姿态、更加积极主动的担当、更加务实创新的举措,奋力谱写全市商务工作新篇章,为现代化美好淮南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