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凉色调中的一抹亮色

——读萧红《呼兰河传》

版次:C02  2024年01月17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杨 帆

《呼兰河传》的作者是被誉为“文学洛神”的女作家萧红,这是一部“回忆式”的长篇小说,生动描写了呼兰河畔的风土人情,记录了悲凉绝望的人生。这部小说的整体格调是悲凉的,但我却从中看到了作者在不幸的境遇中遇到的温暖,体会到了乡土人家在苦难生活中的不屈不挠,以及笼罩在灰色面纱下呼兰河独特的风光习俗。

尽管不幸可能会发生,但爱永远不会缺席。萧红小时候,家境不错,但是,她八岁的时候母亲去世,父亲续弦,继母恶言恶色,父亲对萧红极其冷淡。幸运的是,祖父就像一束光,穿过阴霾,照亮和温暖了她的童年。祖父在后园里栽花,她就跟着栽花;祖父拔草,她就拔草;祖父种小白菜,她就跟在后边用脚把一个个土窝用脚溜平,有时甚至会把菜籽踢飞。祖父教她铲地,她并不认真学,而是摘黄瓜吃,追蝴蝶玩儿,采倭瓜花心,捉绿豆青蚂蚱……她觉得样样好玩儿和新奇。祖父喜欢陪着她在后园里玩,她摘玫瑰花给祖父戴;祖父教她背诗,她越念越感觉有趣味;祖父给她做好吃的,她吃得大快朵颐,满手是油。这些看似是在回忆童年,我却深深地体会到了她对祖父的怀念之情。可以说是祖父使萧红内心对亲情的憧憬得以安放,祖父是她童年心中最温暖的阳光。

如果说苦难是让人深陷的泥潭,那么,泥沼中有时也会盛开出清冽的花朵。那时,萧红家后园的黄瓜蔓爬满了冯歪嘴子住的磨坊,磨坊被遮掩得不透风,就连唯一的窗子也被黄瓜秧封闭得很严实。冯歪嘴子却脾气温和,从不恼,只从窗子扒开一个小缝朝萧红要黄瓜。冯歪嘴子以卖黏糕为生,他推着独轮车走街串巷,总是会切一片送给萧红吃。就是这样一个为人和气之人,不顾世俗地与大家都不看好的王大姐结合在一起,接受她的孩子,对她的孩子好。无论大家怎么嘲笑,他都在每天好好生活,省吃俭用,让王大姐穿新衣、吃鸡蛋。后来,刚生完第二个孩子的王大姐去世,人们都以为冯歪嘴子会绝望地无法生活,他却一点点地把孩子喂大。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他悲凉的生活中有了一点点温暖,倔强而顽强地活下去。

在呼兰河畔,整个色调都是灰色、清冷、荒凉的,天空是灰色的,混沌的,看不到一点阳光,就像模糊了的眼睛,看不清这个悲凉的周围。但是,晚饭过后的火烧云却又那么变化多端、绚丽多彩;人们倾城而出满心欢喜地看自己放的河灯流过;看野台子戏,姑娘们个个打扮得漂漂亮亮,新衣裳、绣花鞋,台上敲锣打鼓,台下家长里短……这独特的风光和习俗宛如一幅充满着浓厚乡土气息的风俗画,热闹中透着一点点凄婉和无奈。

生活中总有一些苦难,但总会熬过去;灰暗纵然漫长,但太阳总会升起。也许我们努力了很久,却依然事与愿违,但只要心中有阳光,黯淡生活中总会有一抹亮色,温暖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