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民生办实事 医保服务暖民心

版次:A01  2024年01月14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报讯 我市医保部门聚焦人民群众新需求新期盼,全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暖心的医保服务。

用心抓实“党建+队伍建设”。以提升党员干部政治能力和业务能力为主线,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狠抓干部队伍能力提升不松懈。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集中学习、党性教育等方式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医保便民惠民新举措为核心,持续加大医保业务学习培训力度,从党员意识、服务规范、医保政策、业务流程等方面强化党员职工教育培训,着力锻造政治素养优、业务能力强、服务水平高的医保专业人才队伍。

用力推进“党建+宣讲服务”。构建覆盖全市医保宣讲服务体系,在全市90个乡镇(街道)、1009个村(社区)、90余家较大企业建立医保宣讲服务点,形成条块结合、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宣讲模式。探索党建业务融合新路径,创新“医保之家”暖心服务模式,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市局系统全体党员干部为排头兵,发动全市各级宣讲员每月闻令而动、全面下沉,推动优质医保服务下基层、进一线,扎实走好新时代医保群众路线。2023年累计开展全市集中宣传12轮,现场解决问题2000余条。

用情建设“党建+经办服务”。规范各级医保经办流程,紧盯作风建设,规范办理事项,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打造服务质量最优、所需材料最少、办理时限最短、办事流程最简的“四最”医保经办服务。完善医保经办服务体系,提升基层医保服务能力。持续推动医保经办下沉工作,构建市、县区、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医保经办服务框架,推进医保服务向基层延伸,倾力构建医保经办15分钟服务圈,切实打通经办服务“最后一公里”。推进智慧医保服务高速发展,依托“淮南医保”微信公众号和皖事通,实现慢性病申请、异地就医备案、医保药品目录查询、参保缴费等多项医保服务事项“网上办”;依托医保电子凭证(码),参保群众实现“一码在手,就医无忧”。探索就医全场景、全流程“刷脸秒办”,推动电子处方流转,打通“双通道”购药医院、药店和患者之间堵点,实现购药无障碍。

用智做好“党建+基金监管”。在日常监管全流程过程中,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引导党员干部人人争当打击欺诈骗保行动的先锋模范。借助各类宣传媒介,大力宣传医保政策法规、畅通举报投诉渠道、明确举报奖励办法、曝光骗保典型案件,全力营造社会各方面严格遵守医保法规政策的良好氛围。通过日常巡查、专项检查、突击检查、及时查处等方式,严厉打击欺诈骗保违法行为,对违反医保政策行为重拳出击,2023年处理定点医药机构288家,解除2家定点医药机构医保服务协议,暂停1家定点医药机构医保结算,处理1名违规医保医师,追回医保统筹基金2117.92万元,其中行政罚款109.43万元,全力构建“不敢骗、不能骗、不想骗”的长效机制。

(本报记者 贾 静

本报通讯员 陈冠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