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挡不住建设的激情!
看!淮南赛纬年产20万吨二次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及配套原料项目、安徽普碳二氧化碳基聚碳酸酯多元醇项目、淮南金宏碳捕集综合利用项目等一批新项目建设如火如荼,按下“快进键”。
听!中安联合、安徽远达、摩纳珀里等企业设备运转、轰鸣不息,奏响了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奋进曲”。
火热的建设生产场景,激荡着园区高质量发展的新脉动。2023年,淮南煤化工园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紧紧围绕年度目标任务,研究制定路线图、施工表、责任单,全力以赴抓招商、建项目、优环境、推改革、强保障,经济运行呈现向上向好发展态势,园区建设发展迈上新台阶。
数据是最好的佐证。2023年,园区经济指标持续向好。预计全年实现固定资产投资增幅53.6%,其中:工业投资增幅37.2%,民间投资增幅47.8%,制造业投资增幅42.1%。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增幅18.2%。
事必有法,然后可成。“2023年,园区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划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的‘上扬线’,关键在于我们坚持创新手法、步法、打法,聚焦现代煤化工、化工新材料和精细化工三大主导产业,突出招大引强、招新引精、招才引智,持续深化‘一改两为’,做好‘加减乘除’法,全力以赴为民办实事、为企优环境,激活了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淮南煤化工园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薛永强说。
聚焦服务能级做“加法”,完善金融服务,促进产城融合,
提供要素支撑,提升园区产业承载力和吸引力。
2023年春节刚过,企业陆续开始复工复产,但不少企业面临资金短缺、招工难等问题。淮南煤化工园区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连续举办了“‘政’当‘企’时、‘银兔’开春”2023年第1次政银企对接会和“就在新春 职面未来”专场招聘会。
政银企对接会上,企业代表与银行代表精准对接,现场签约金额15.76亿元;安徽聚合胜帮基金与意向企业签约3家,签约金额3亿元;园区管委会与交通银行签约园区贷,资金总额1亿元。专场招聘会上,共有10余家园区企业进场招聘,提供操作工、技术工等500余个就业岗位,现场求职者达1000余人,达成就业意向800余人,实现了企业和求职者的“双向奔赴”。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2023年以来,园区认真贯彻省市“一改两为”要求,落实市委、市政府“优环境、稳经济”部署,成立安徽聚合胜帮新材料产业基金,总规模10亿元,首期5亿元,主要投资于煤化工园区内的化工新材料领域及其配套企业,2023年园区投促基金入股赛纬、普碳、宇贝等项目0.55亿元,引导银行、基金等金融机构支持园区企业融资12亿元,有效推动项目建设。“园区设身处地为企业着想,有效解决了项目建设资金短缺问题,保证了项目建设进度。”淮南市赛纬电子材料有限公司负责人韩晖说。
实施产城融合发展,以产促城、以城兴产。园区与潘集区共同谋划建设新型城镇化示范区,规划总用地面积1.29平方公里,择址引水河畔、芦家湖北岸,突出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新城。2023年,园区搬迁安置工程一期(揽淮城·祁家)项目开工建设,标志着园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建设正式启动,开启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的揽淮发展新篇章。新型城镇化示范区一期建设项目有搬迁安置小区、幼儿园、睦邻中心、中小学、桥梁、道路,能有效满足居民出行、教育、生活等需求。
园区和企业发展,离不开要素支撑。园区联合淮南联合大学成功申报的市域产教联合体——淮南新材料产业学院挂牌,首期近400名新生入学;联合中安公司成功获批先进煤基高分子材料安徽省产业创新研究院,实现了人才链与产业链的精准对接,为园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和创新平台支撑。同时,着力优化发展软环境,全年帮助企业解决问题100余个;建成投用园区政务服务中心、党群服务中心,打造“一站式服务”。
聚焦防范风险做“减法”,统筹好发展与安全、发展与环境、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降低风险发生率,推动绿色安全发展。
危化品如何运输、存储?高盐废水如何处置?这些都是事关园区绿色、安全发展的具体问题。记者在采访中看到,园区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正着力破解难题。
“正在加快建设的煤化工园区化工物流园项目,划分为普通货物、危化品两个区域,配套建设危化品仓库,提升了园区物流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有利于实现园区的安全、绿色发展。”施工单位中冶天工现场负责人告诉记者。
在园区污水处理厂二期施工现场,记者看到施工人员正冒着寒风,吊装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安装调试。“二期项目主要处理园区企业排放的高盐废水,设计日处理污水能力为5000立方米/日。”施工单位负责人说。
沿着园区公路,能看到道路两侧综合管廊建设正稳步推进。“综合管廊集工业污水收集输送、供热、供气、弱电、园区企业间的物料输送等功能于一体,将有效提升安全能级”。园区建设发展局负责人戚静杰告诉记者。
安全、环保是发展的基础。园区树牢底线思维,统筹好发展与安全的关系,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园区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和监管制度,多频次开展拉网式、全覆盖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统筹好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含盐废水处理工程、事故废水防控闸阀等环境设施建成投用,创新监管方式,聘请“环保管家”参与园区环境日常管理,全年未发生生态环境事故。园区获评全省首批通过评估的13个C级化工园区之一,目前正在积极申报最高等级D级化工园区。
聚焦产业培育做“乘法”,以产业链聚合创新链、供应链、价值链,
形成以产业链关联为纽带的产业集群。
产业兴则园区兴,园区兴则经济强。
园区坚持招大引强,围绕三大主导产业,做好“煤头化尾”文章,推进产业延链补链强链。2023年招商引资制造业项目新签约数16个、增幅14.3%、总投资56.61亿元;工业招商实际形成固定资产投资额12亿元、增幅35.4%;引进亿元以上省外项目到位资金额25亿元、增幅40.1%。学习借鉴沪苏浙和合肥等地产业培育经验做法,与市各驻外工作队、省化工协会、安徽理工大学等机构保持密切联系,群策群力推进化工材料设备交流展示平台建设,实现入驻企业40家;推进全省唯一的化工中试基地建设,已落户企业2家。
园区坚持产业优先,推深做实项目包保联系工作机制,全年新开工产业项目6个、总投资13.45亿元,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家、高新技术企业4家,获评安徽省新材料产业十强园区。中安联合、安徽嘉玺等企业生产稳定,支持摩纳珀里、安徽理工大学成功申报特种聚合物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并获批。“零碳”产业链进一步完善,赛纬锂电池电解液项目建成中交,普碳聚碳酸酯多元醇项目、金宏碳捕集综合利用等项目加快推进。加快打造聚烯烃产品深加工及改性产业链、高端显示产业链,爱成脂环二醇项目、谱利美高端水性高分子材料项目、宇贝高端显示材料等项目加快建设。
园区以产业链聚合创新链、供应链、价值链,加快以产业链关联为纽带的产业集群,正逐步实现“大工厂+小车间”的发展新格局。
聚焦体制机制做“除法”,聚力改革创新,破除制度性障碍,
激发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
向改革要动力,以改革激活力。园区全面推进“小管委会+大公司”改革,管理体制机制更加合理、更有效率。职能权限不断完善,人事薪酬改革方案获批,省级开发区首批下放涉及建设管理、环境保护、安全监管等34项赋权已承接完成,财政管理体制实现独立。
讲真话,办实事,有效率。园区发扬自我革命精神,开展园区中层干部年度述职评议,找短板、查不足、抓整改、促提升,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干部队伍。同时,开展“流程再造年”活动,规范园区内部管理,实现园区各项工作科学化、规范化。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改革创新,是刻在煤化工园区干部职工骨子里的基因。”薛永强表示。2024年,园区将进一步强化创新意识、开放思维,狠抓产业招商、项目建设、要素保障、安全环保监管、工作效能提升,推动园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加快建设产业集聚、结构优化、高效低碳、智慧安全的现代一流化工材料产业基地,构筑起淮南高质量发展的新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