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促发展 奋楫笃行开新局

——十六届市政协2023年工作综述

版次:01  2024年01月12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报记者 吴 巍

助力发展开新篇,砥砺奋进又一年。一年来,市政协及其常务委员会在省政协的指导下,在中共淮南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积极建言资政,广泛凝心聚力,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为加快建设现代化美好淮南作出了积极贡献。

强化政治引领,夯实共同思想政治基础

市政协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旗帜鲜明讲政治,引领广大政协委员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夯实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

推进党建引领走深走实。全年向市委常委会专题报告工作8次,年度工作要点、重点协商和民主监督计划报请市委常委会研究审定。动态调整“一入四建”工作,加强专门委员会综合党支部和委员党小组建设,在多党合作中发挥党员委员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两个全覆盖”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

推进主题教育凝心铸魂。通过中心组学习、专题读书班、“三会一课”、专题党课等方式加强学习,围绕“三问”和“六破六立”等开展研讨交流。坚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确定调研课题11个,形成调研报告11篇,提出对策建议76条。召开调研成果交流会,建立调研成果转化运用清单,助推有关部门解决问题7个。

推进理论学习入心入脑。发扬人民政协崇尚学习的优良传统,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学习制度。一年来,共召开市政协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14次、组织研讨发言48人次,主席办公会学习45次,举办“政协大讲堂”2期。推进“书香政协”建设,开展网上委员读书活动4期。

推进大团结大联合。发挥新型政党制度优势,为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协商议政提供制度性安排。一年来,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通过市政协平台提交会议发言20篇、集体提案47件、社情民意信息和微建议182条。

聚焦主责主业,协商建言促高质量发展

市政协坚持聚焦主责主业,紧紧围绕“七个强市”目标和“五大攻坚行动”协商建言,助力淮南高质量发展。

召开“推进人才强市战略”资政会。围绕重点新兴产业人才队伍、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打造“人才飞地”等9个方面开展深入调研,向市委、市政府报送《建议案》,提出10条意见建议。

召开“推进国家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建设”议政性常委会。围绕支撑性电源点建设、水面光伏、智慧电网建设等8个子课题组织调研,提出10条意见建议,推动成立国家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3篇社情民意信息被省政协采用。

开展市委书记领衔督办重点提案。以“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主题,坚持问题导向,策划征集7件重点提案。对相关党派和委员们的提案进行“二次加工”,梳理出7个方面突出问题,提出18条具体意见建议,由5位市领导带队上门督办,助推一批问题得到解决,我市营商环境重点指标在全省位次不断前移。

深入开展协商议政。召开“淮南牛肉汤产业发展”专题协商会,助力“一碗汤”成为大产业。围绕“科技强农”开展界别协商,就农业科技园区、科技特派员等问题开展考察调研,提出对策建议。

强化民主监督实效。开展10项“暖民心行动”专题民主监督。组织委员调研监督,在便民停车、老年助餐、安心托幼、老有所学等方面提出一批针对性、操作性强的意见建议。

坚持守正创新,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

市政协坚持专门协商机构的职能定位,不断丰富协商载体和协商形式,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搭建常态化履职平台。在市委书记领衔督办重点提案的基础上,市政府每位领导领衔督办一件重点提案,市政协各位领导协助督办,开创提案工作新局面。全年共收到提案276件,立案211件,其中集体提案49件。发挥社情民意和微建议“直通车”作用,报送省政协社情民意、综合信息10篇,报送市委市政府社情民意19期。委员们共提出各类“微建议”239条,编辑出版《淮南文史资料选辑(第二十辑)》。

组织开展重点调研。制定《市政协年度重点调研课题计划》,围绕新型城镇化建设、江淮运河生态廊道建设等课题开展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将相关成果转化为社情民意、大会发言和集体提案。

发挥委员工作室作用。全市共建有各类委员工作室63家,入住省、市、县(区)三级政协委员719名,共开展活动190余次、“微协商”100余场。

强化责任担当,营造比学赶超浓厚氛围

强化委员履职管理。常态化开展常委述职工作,修订《淮南市政协委员履职考核细则》,年中对履职得分偏低委员及时进行提醒,对上一年度履职量化考核中得分靠后的8名委员进行集体约谈。 (下转A1版)

[手机扫一扫]
复制pc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