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共同特征,更有中国特色,具有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等五大特色的科学内涵。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其概括为: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等九大本质的核心要义。党的二十大报告还明确指出了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等五项重大原则的实践要求。五大中国特色、九大本质要求、五项重大原则初步构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我们要从系统性、整体性角度出发,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内在的逻辑关系、整体意蕴,从而在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指导下,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夺取中国式现代化新的伟大胜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
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十个明确”中第一个指出的,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整个国家的根本地位和无可替代的领导作用,充分表达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肩负起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中国式现代化是一场深刻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伟大壮举,必须在强大的政治力量的引领之下方能实现这一目标。众所周知,走出近代史的中国,在积贫积弱的国力现实和救亡图存的道路选择上,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血与火中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在这个过程中,党历经苦难,但是百折不挠,人民最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历史最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可见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使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跨越。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放在第一位,革命实践和执政实践愈发清晰地证明这一切,因此,中国共产党具有无可争辩的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权。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和五大原则都提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逻辑,也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实际、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不仅走得对、走得通,而且走得稳、走得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路径。路径的选择绝不是随心所欲的,而是面对纷纭复杂的社会矛盾,结合历史与现实进行深入思索、系统比较、理性判断所作出的攸关国家民族利益和未来的重大决策。中国选择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浴血奋斗的结果,这一结果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的意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立足社会主义制度,依靠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中国在很短的时间摆脱贫穷落后,跻身世界民族之林,创造了人间奇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拓以来,更是一步一个脚印地稳步发展,完成了由富到强的历史嬗递。事实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路是强国之路,富民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既是中国特色也是本质要求
治国之道,富民为始,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之义和本质要求。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一穷二白,经历过贫困的人民对幸福生活的追求愈加自觉和向往,但由于人口多、底子薄的客观现实,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艰苦奋斗,迅速掀起社会主义建设高潮,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奋勇前行。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实现了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目标,但这只是一个发展阶段,目标始终未变。面对贫富差距逐渐形成的社会现实,党果断地采取政策措施,通过二次、三次分配等手段,让改革成果最大程度地惠及人民。
进入新时代,党和人民打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实践雄辩证明,中国发展道路就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之路,而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团结奋斗、砥砺前行是构筑起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磅礴力量,我们要将这种力量传承下去,让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发展成果。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显著特征。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持续增强,我们愈加清晰地洞察到,物质文明不可能自觉地伴生精神文明,在一个精神文明匮乏的国度是难以建成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的。假如任由历史虚无主义和文化虚无主义思潮甚嚣尘上,必将撼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厦的根基。
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将优秀的文化基因深深地植入我们的血脉,影响着我们的思想和行为,这是毋庸置疑的;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实践,形成的独具价值的革命文化,指引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从胜利走向胜利,这是不容否定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的结合,产生了多次理论飞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指导我们党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特别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是人类文化思想的新高度。在前进道路上,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同步发展,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全面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极大改善,中国式现代化才能顺利前行。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体现了人类文明的最高理想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体现了理性认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步融入世界经济大循环并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追逐现代化的梦想似乎指日可待。在西方以美国为代表的现代化是靠掠夺完成的原始积累,在压榨和掠取资源的同时,把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留下,自己独享奢华。尽管美西方以强势话语权,贩卖自己的所谓现代“文明”,却遮掩不住丑陋的真面目。美西方的现代化路径不可复制,与中华文明本质毫无共情之处。中国式现代化自然要建立在中华文明的根基之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华文明的优秀传统。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体现了人类文明的最高理想。事实证明,把少数人的“现代化”建立在人类大多数的苦痛之上,这样的现代化是难以为继的。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立足建设美丽中国这个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建设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我们需要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根本理念,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谋划发展,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生态基础,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生态力量。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具体实践
早在两千多年,我国古人就提出“天下大同”的人类理想,而中华文明始终循着这一路径不停实践,直到中国共产党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把先哲的理想发扬光大。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了宏大的历史时空,代表了人类文明的正确走向。中国式现代化之路,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实践。
当今世界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人民前途所在。始终站在历史正确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一边,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通过走和平发展之路,才能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共同开创人类美好未来。人类同住一个地球村,我们要同心合力开创世界各国人文交流、文化交融、民心相通新局面,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独立自主迈向现代化树立典范,为人类建设更美好社会提供更加丰富多元化的路径选择,推动实现更加包容、更加普惠、更有韧性的全球发展,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遵循
以人民为中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自觉。中国共产党创党伊始便把人民写在自己的旗帜之上,这一初心与使命历久弥新。在世界政党之林,毫无政党操守是常态,蝇营狗苟之徒比比皆是,为寡头代言者往往大言不惭。中国共产党心怀人民,没有自己的私利。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是最广泛地惠及人民大众,这也是中国式现代化与美西方“现代化”的最本质区别。
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则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注重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使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共同富裕取得新成效。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还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这既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人民性先进性,又印证了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应时代潮流而日新,行人间正道以致远。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色、九大本质要求、五项重大原则无一不展现了新时代中国的雄心与智慧,无一不彰显了新时代中国的风采与气度,只有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内在逻辑,才能确保中华民族这艘东方号巨轮行稳致远,扬帆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