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儿》与陆游的淮南情怀

周 强

版次:03  2024年01月09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陆游的作品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存世诗文近万篇,其85岁时的临终绝笔《示儿》更以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成为后人传颂的经典。

诗曰:“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一生致力抗战,一直希望能够收复中原。虽然频遇挫折,却始终不改初衷,《示儿》虽短,但其浓浓的爱国情怀力透纸背。

那么这首爱国主义诗作名篇与淮南有什么关系呢?

第一,陆游的爱国主义种子是在淮南种下的。

陆游的父亲陆宰曾在淮南为官多年,“先君初有意居寿春,邑中亦薄有东皋”。后来陆宰转任外地,北宋宣和七年(1125年),陆宰由扬州乘船赴北宋都城东京开封府,准备转任新职。十月十七日(公历11月13日),陆游出生在淮河淮南境内的官船上。不久因宋金战争爆发,全家流落淮南居住数年,陆游在淮南开始了启蒙教育。

古人在儿童4-6岁时进行开蒙教育。陆游《次韵邢德允见赠》诗说:“细思渭北希高价,终胜淮南诮发蒙”。此句说明,陆游是在淮南开始的启蒙教育。这句诗也间接说明,陆游全家在淮南居住至少有3年时间,离开淮南时陆游已经开蒙,因此不会早于四、五岁。

陆游接受启蒙教育时就接受了这样的现实:一方面是异族入侵,铁骑肆虐,淮河以北成为敌国领土。自己当时出生在官船中,从淮南至开封必经颍河,宋金划界时,颍河已经成为敌国内河;一方面父亲因宋金战争而丢官,在战火中全家从中原漂泊,一路上颠沛流离,最终流落淮南,暂居寿春邑中东皋旧居。国仇家恨交织,因此陆游从幼年在淮南的启蒙开始,心田里就已种下了影响其一生的爱国主义种子。

第二,淮南是陆游心中的家园。

陆宰曾在淮南三度为官,累计十余年,对淮南的情况非常了解,因此在对陆游进行家教时,经常将他在淮南的生活经历、风土人情、奇闻琐事,讲故事般地灌输给陆游,陆游幼年又在淮南成长,生动的淮南故事经常成为陆游诗文中的素材。“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和“八公山下,草木皆兵”是发生在淮南的两个著名成语典故,后来这两个典故都被陆游融入诗中。“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见于《作梦》:“骠骑向来求作佛,淮南末路望登仙”;“八公山下,草木皆兵”见于《舟行蕲黄间雨霁得便风有感》:“江底鱼龙贪昼睡,淮南草木借秋声”。

《家世旧闻》是陆游的史类书稿,《老学庵笔记》是陆游的笔记体散文,这两本中都记载了大量的遗闻故事、风土民俗、奇人怪物等,内容多是陆游的亲历亲见亲闻之事,其中不少亲闻的内容就是父亲陆宰当年讲述的淮南故事。有一件事很具淮南特色。当时寿春人将南唐名将刘仁赡的塑像立在西汉淮南王刘安的庙中进行纪念,有人觉得刘安是因“据国叛西京”而被迫自杀,与刘仁赡“担身保一城”的忠勇行为不堪相比,因此将两人放在一个庙中祭祀是极不合适的。于是陆宰“始为仁赡筑庙,且具奏得额曰‘忠显’”,从此刘仁赡的地位提高,得到寿春人的单独祭祀。

第三,陆游因长子陆子虡在淮南为官而对淮南关注更多。

陆游生有七个儿子,长子陆子虡,次子陆子龙,三子陆子修,四子陆子坦,五子陆子约,六子陆子布,幼子陆子遹。长子陆子虡曾在淮南为官,有《寄子虡》诗为证:“汝官南寿春,我居东会稽”。北宋末年置寿春府,府治在下蔡县,寿春县为寿春府属县,因此有南寿春(寿春县)与北寿春(下蔡县)之说。沿至南宋,北寿春归金,为寿州州治;南寿春属宋,初为安丰郡军治,后为寿春府府治。

陆子虡曾参与编撰陆游的《剑南诗稿》,全书85卷,收诗9300多首。陆子虡在淮南为官,陆游心中非常挂念。《剑南诗稿》中,陆游仅寄长子陆子虡的诗就有20多首。有一回陆子虡回绍兴省亲,将一幅淮上地图呈给陆游。陆游观阅地图,反复研读,竟至动情落泪。《夜观子虡所得淮上地图》:“闭置空斋清夜徂,时闻水鸟暗相呼。胡尘漫漫连淮颍,泪尽灯前看地图。”“淮颍”即寿县正阳关淮河对岸的颍河入淮之口。当年父亲陆宰携全家由淮入颍而赴东京,如今“淮颍”已被敌国占有,“胡尘漫漫”对淮河流域的蹂躏,诗人有心杀敌却无力回天,只能空对淮上地图而流泪。

陆游生在“淮颍”,长在淮南,如今一河而将中华民族两隔,使陆游痛彻心扉。收复失地,统一中原的爱国情怀,支撑着陆游走完其孤忠人生,临终前虽然留有无尽的遗憾,但仍悲情期望“王师”最终能够“北定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