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国冰
1
周朝的封国制度,为它自己的后来埋下巨大隐患。不仅导致诸侯国之间纷争不断、烽烟四起,最后,周朝还被它自己所赐封最厉害的一个诸侯国秦国,取而代之。所以,秦国终结长达800余年的春秋、战国之后,坚决废止封国制,实行中央集权、郡县制。
春秋初启之时,那个时候,后来坐拥“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双料桂冠的楚国,才刚刚兴起。
彼时,在今天的河南东南部、湖北东北部一带,有一个诸侯国,它的名字叫作黄国。
如你所知,不错,黄国就是今天黄姓的宗源。
很长一段时间,黄国都是淮河流域的霸主。
可是,有一个诸侯国,少有大志,一心想挑战黄国的霸主地位,这个诸侯国,就是楚国。
公元前704年,楚国约会诸侯。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楚国邀请淮河流域的诸侯国到楚国来吃饭。请客吃饭,酒菜好备客人难请,客人能来,请客者要有一定的实力才行。能把客人请来,那才叫本事。
果然,黄国正眼都没有瞧一下楚国,没来。
黄国心里想:你请我就去了?你楚国算老几?
黄国和楚国从此结怨。
公元前675年,楚文王决定教训一下黄国,于是起兵攻打黄国。黄国果然不是浪得虚名,楚国虽然惨胜,但也吃了大亏,尝到了黄国的厉害。
公元前658年,黄国参加了密谋伐楚的齐国、宋国、江国、黄国四国会盟。随着齐国霸主地位的形成,黄国日渐向齐国靠近,以期借力抗衡楚国。
楚国和黄国彻底翻脸。
公元前648年夏天,忍无可忍、无需再忍的楚成王,再次出兵,这次,楚国打败了黄国。
楚国将黄国的版图收入囊中。
至此,黄国没有了。
或许,换一句话讲,黄国存在于楚国之内,成为了楚国疆域的一部分。
楚成王占领黄国之时,颁布了三条律令,翻译成今天的白话文,大致意思是:第一,对黄国人实行平等政策,不得有任何歧视,在就业、入学等方面优先。第二,减免黄国人赋税三年。第三,优先选拔黄国人当官员。
朝野内外很多人,对楚成王过于优厚黄国亡国子民很不理解。雄才大略的楚成王心里想,你们怎么会理解寡人的眼光和胸襟?
在楚国42个王之中,楚成王虽然算不上雄主,但至少是一个英主。
楚成王执政45年,灭掉黄国,拓展了楚国的版图。但这却不是他最大的政绩。他最大的政绩是励精图治,奠定雄厚基础,让自己的孙子成为了一个名震春秋群雄的楚王。这个王,就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问鼎中原”“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一代雄主楚庄王。
那么,楚成王的眼光有多远呢?
楚成王之后,过了375年,楚国的朝堂上出现了一个黄国人,他外表俊朗、能言善表、才华超群,还深谙谋略和军事,深受楚顷襄王的赏识,那么年轻,就坐上了左徒之位。
这个英勇睿智、出类拔萃的黄国青年,从这里登上战国后期的历史舞台,成为暮楚的天幕上最为闪亮的一颗星星。
如你所知,他的名字叫作黄歇。
2
其实,最初的开始,各个诸侯国之间还能相安无事。
第一个因素,碍于周王室还在,尽管周王室的存在只是一个符号,但是毕竟还在,诸侯国还是有所顾忌。周王室消亡之后,诸侯国的那块遮羞布被彻底扯掉了,互相之间撕破脸皮、大打出手。第二个因素,诸侯国之间实力相当,还没有到哪一个一家独大,强国们只是各自称霸一方,所以暂时相安无事。
战国初期,秦国远不是最强的诸侯国,那个时候的老大是魏国,魏国的背后是韩赵魏的三晋联盟,为了共同抗衡魏国,秦国和楚国保持了相当长时间的良好关系。
到了战国中期,魏国衰败了,秦楚双方的共同敌人不复存在,都想争夺四川之地,从此开始,秦楚关系破裂。
到了楚怀王的时候,秦楚为了争夺对四川的控制权,大打出手。渐渐地,秦国占据了上风,楚国彻底失去对四川的控制权,更在与秦国的战争中落败下风。过分的是,秦国以邀约诸侯会盟为幌子,把楚怀王骗到了秦国,囚禁起来了。
楚国不能没有王,于是楚怀王的儿子接任,就是楚顷襄王。
什么叫做生不逢时呢?楚顷襄王执政之时,秦国正是秦昭襄王。秦昭襄王可是一代雄主,是他在秦王的任上,奠定了秦国后来一统中原的雄厚基础。秦昭襄王启用了一文一武两个超级人才。武将,就是白起,攻破楚国郢都、长平之战打残赵国,都是这位战神的杰作。文臣,就是范雎,秦昭襄王拜范雎为相,采纳并推行范雎提出的“远交近攻”策略。
秦昭襄王亡楚的企图,暴露无遗。
白起率领的秦军,一路东击,如入无人之境,一举攻陷了楚国都城郢,楚国几十万精锐损失殆尽。
这一战,楚国元气大伤,从此再也无力和秦国抗衡,更不要说争霸了。
但局势的发展和极端复杂的不确定性,远不是这么简单。
此时,楚国面临着亡国之危。楚顷襄王敏锐地洞察到了国家面临的这一生死危机。
楚国总要续命,只要国家还在,就会有机会。
求和、服软,成为唯一选项。
秦国的终极目标是要灭掉楚国,而不是让楚国续命,更不想给予楚国喘息之机。因而,在实力对等巨大悬殊的背景下,求和,实力超强的秦国,又怎么会轻易答应呢?
那么,派谁出使秦国,才能完成这一重大使命任务,挽救命悬一线的楚国呢?
想必,楚顷襄王数夜不眠,把文臣武将都思虑了好几遍。
最后,楚顷襄王想到了朝堂上的一个年轻的高官。
不错,就是那个黄国后裔,左徒黄歇。
3
那个时候,黄歇不过40岁刚刚出头,却已位居左徒高位。
左徒,在春秋、战国时期,所有的诸侯国中,楚国独有的官职设置。相当于副宰相。
相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副相,其职级和地位之高,可想而知了。楚国设置的独有官职左徒,好像职数配置只有1名。此前,著名大诗人、今天端午节宗源屈原,担任的就是左徒。由此可见,黄歇这个人是怎样的厉害了。
黄歇能被楚顷襄王选定代表楚国出使秦国谈和,可见他在朝堂的影响力,更足以显示楚顷襄王对他的超级认可和信任!
黄歇果然没有辜负楚顷襄王和楚国全国上下的期望与重托。
至于黄歇出使秦国,怎么把秦昭襄王说动了心,史书上都有详尽记载。
反正,秦昭襄王答应和楚国和谈!
消息传递至楚国,楚国朝堂上下一片欢呼,楚顷襄王当晚夜宴群臣,喝得大醉,吐了一地。然而,楚顷襄王高兴得有些早,因为秦昭襄王提出了一个极为苛刻的前置条件:秦国和楚国可以和解,但签订和平条约的前提是,楚国必须把太子熊完送到秦国。就是楚国必须把太子熊完送到秦国当人质。
这个前置条件不仅极为苛刻,还具有极大侮辱性。
在国家命悬一线和太子去秦国当人质之间,楚顷襄王十分清醒,他选择了牺牲亲情。
然而,派谁去秦国陪伴当人质的太子呢?
这个人选,又成为一大难题。
朝堂之上,当楚顷襄王征询群臣这一人选之时,他看到的是群臣低俯的身躯和不敢迎视的胆怯。这时,一个青年官员出列,大声而坚定地对楚顷襄王说:大王,臣愿意领命!
这个青年官员,就是刚刚出使秦国完成重大使命任务的左徒黄歇。
公元前272年早春的一天清晨,楚国太子熊完前往秦国的车队,从楚国的都城陈都出发了!
未来无期,前途未卜,凶险莫测。
早春的中原大地,麦苗泛青,柳树抽芽,遍地青色。
美好的春色,太子熊完哪里有心绪欣赏。
时年,太子熊完18岁;陪同太子熊完前往秦国的左徒黄歇,时年42岁。
一路向西,陈都的轮廓模糊远去。
黄歇把紧握的右手伸给太子熊完:太子,您猜我手里握着什么?
太子一脸茫然和疑惑。
黄歇松开紧握的右手,空空的,看起来什么都没有。
太子,我的手里握着一把春风啊!黄歇大声地告诉太子熊完。
黄歇看见,太子熊完的眼睛里有一道亮光闪现。
咸阳,还遥不可望。
太子熊完和左徒黄歇,他们两个人的舍命江湖,从此开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