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群众期盼 提升服务水平

——潘集区深入实施教育医疗领域综合改革纪略

版次:01  2024年01月08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报记者 李东华

近年来,潘集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医疗事业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持续深化教育医疗领域综合改革,深挖内潜、合理调配现有教育医疗资源,创新办学办医模式,嫁接市级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办学水平、教学质量和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升,2023年中高考实现近年来最好成绩,医疗服务水平显著增强,诊疗人次创历史新高。

立足民生需求,搭建桥梁引进资源

近年来,潘集区立足辖区群众对优质教育医疗资源日益强烈的需求和渴望,不断加大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协调引进力度,积极嫁接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实现了质和量的双提升。

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多次率队赴市有关部门、对接市级以上名校名院协调资源,持续为优质资源嫁接创造条件、搭建桥梁。2021年8月,潘集区与市教体局、淮南二中、淮南市实验中学、淮师附小山南校区、市直机关幼儿园签订“1+4”帮扶协议,统筹市级名校对潘集区4所学校进行托管帮扶,通过选派管理、共建班级、名师授课、跟岗学习等多种方式,借力名校品牌资源,推进潘集教育高质量发展。2022年9月,潘集区借助全市职业教育资源整合改革契机,将潘集工程技术中等专业学校整建制划入淮南联合大学,成立淮南联大潘集校区;2023年9月,淮南新材料产业学院在淮南联大潘集校区正式挂牌。两校紧密对接潘集发展人才需求,开设煤电化、新能源、应用化工技术等校企融合式专业,培养高质量生源,为潘集发展聚人气、增动力。全方位嫁接优质医疗资源,2023年5月18日,安徽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潘集分院揭牌成立,由安徽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体托管淮南市第五人民医院,并引进专家入驻,加快推进深度融合发展,全面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同时,积极推动安徽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潘集分院与淮南市第四人民医院医联体签约,潘集区首个精神心理科门诊在安徽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潘集分院开诊。2023年5月18日,淮南市中医院潘集分院在泥河镇中心卫生院成立。

立足全民共享,加大投入补齐短板

潘集区以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为目标,聚焦农村公共服务短板,不断加大农村地区教育医疗事业投入力度,积极改善办学、办医条件,努力为全区人民提供更为优质均衡的基层公共服务。

持续加大投入,建成淮师附小山南校区潘集分校,下设42个教室1890个学位,并于2021年秋季招生。建成市直机关幼儿园潘集分园,配备班级15个,园内教育教学环境与设施均达到省一级一类幼儿园配置标准。开展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推进区一小原校区幼儿园新建综合楼和配套设施建设。建成淮南市第五人民医院门诊楼并投入使用。新建(改扩建)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4万余平方米。积极实施均等化基本公共卫生项目,为村(社区)卫生室(站)配备血细胞分析仪、尿液分析仪、十二导心电图机等专业医疗仪器,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全区164家村卫生室、9家社区卫生服务站达到“标准化村卫生室”标准,其中3家村卫生室被评为“安徽省群众满意村卫生室”,泥河镇中心卫生院被安徽省卫健委授予“社区医院”称号。

立足改革撬动,向内挖潜激发动力

潘集区通过向内挖潜激发内生动力、整合优化资源配置等改革措施,不断推动教育医疗领域综合改革走深走实。(下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