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
通往村里的公路热闹了,有开车回乡过年的小老板;有吹吹打打迎亲的队伍;还有上集镇采购年货的男女老少,他们三五一群,乐乐呵呵地回到小山村,回到各家各户。顿时,村里多了像候鸟一样的年轻人,笑声甜了,喜事多了,年味浓了,鞭炮声此起彼伏。于是,人们忙着杀年猪、灌香肠、打年糕、酿米酒,为迎接新年而忙碌。
接近年关,家家户户开始扫尘。这天,我领着妻儿回到乡下。我们走下班车,背着大包小包、拖着皮箱进村,远远地就看见母亲在村前的小河清洗落满灰尘、腌制咸鱼腊肉的坛坛罐罐,河水被妇女们撩拨得“哗哗”作响。岸边,我停住脚步喊:“妈,我们回来啦。”
母亲回头,惊喜地把双手放在裤腿上擦干,上岸拉住孙子的小手,说:“小宝,奶奶看下,又长高了。快,快回屋,奶奶马上就来。”小宝在我的催促下,怯怯地叫了声:“奶奶好!”
在河里洗衣服、洗菜的花婶说:“三奶,你儿子的奔驰呢?改坐班车啦。”“也许是环保吧,节约能源。”说完,母亲收拾好坛坛罐罐起身回家。“哟,三奶懂得更多,还有新词。”
身后传来妇女们嘻嘻哈哈的一片笑声。我放下行李,返身回到母亲身边,接过她手中的东西,一块回家。
过年的头天,母亲开始准备年夜饭。十六道菜,寓意六六大顺,个个有讲究。例如红烧肉代表富贵吉祥、红烧鱼代表年年有余、红烧鸡代表鸿运当头,还有金元宝蛋卷、黄金狮子头、如意水饺等等。只见母亲挽起衣袖、穿上围裙,一会在砧板上剁剁切切,一会在锅里翻炒,厨房里热气腾腾,弥漫着肉香。
黄昏,太阳下山,寒气逼人,预示着明天要打霜。我们蜷缩在屋内烤火、看电视、在手机上打游戏、视频聊天、发祝福短信。母亲把刚出锅的一大盆肉圆馃端上桌,叫我们尝尝味道怎样?并给隔壁左右邻居送一碗,让大家品尝厨艺如何?
年三十,村庄一栋栋新居挂起了红灯笼,门口贴上了红彤彤的对联。母亲开始烧年夜饭。她首先蒸满满一大锅饭,表示新年有吃不完的饭。再把头天烧好的大菜放进蒸锅打火,然后开始炒菜。一盘盘冬笋炒牛肉、香菇煮肉圆、油焖大虾、凉拌海蜇、猪肝炒荸荠、大蒜炒腊肉、牛腩炖萝卜等冷盘热菜端上圆桌。我赶紧拿出手机拍照,发朋友圈。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家家户户灯火通明、热闹非凡。我们围住圆桌吃年夜饭,大家挑喜欢吃的菜下筷。再也不用像母亲小时候那样,不准动鸡、鱼,要留到正月里待客。我们端起滚烫的米酒敬母亲,感谢母亲的辛勤操劳,祝愿她老人家寿比南山、笑口常开。母亲从怀里掏出带有体温的压岁钱递给小宝,祝福他岁岁平安,健康成长。
正月初三,母亲就赶我们回城,说:“年轻人应以事业为重,回去忙自己的事吧。” 母亲拎着红塑料袋,里面有土鸡蛋、苹果、红枣等,送我们上车。班车启动,母亲把塑料袋递给我,挥挥手说:“当心里面的东西。”
于是,我在沉甸甸的塑料袋里翻了翻,发现有个厚厚的红布包,打开一看,是六万元现金和一封信。母亲在信上说:“儿呀,我从你们的聊天中,得知你们去年生意亏空,欠下一屁股债。妈这里还有几万元积蓄,拿去应急。记住,跌倒了就要勇敢地站起来。妈的家永远是你们的家,累了、倦了,就回家歇歇……”
顿时,我望着车窗外母亲佝偻的背影,眼泪“哗哗”地流,冲着渐行渐远的母亲大喊一声:“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