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融入中部崛起重大战略,在新兴产业、园区建设、区域合作等方面持续用力,推动高质量转型发展,助推中部地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不断提升。
围绕产业转型,推动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
我市聚焦“延链、补链、强链”,打造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新材料、新能源、高端绿色食品4条千亿级产业链。不断加强与省十大新兴产业工作专班、深圳商显协会、省新材料产业协会、省产业引导基金联系对接,统筹抓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命健康产业、文旅及数字创意产业发展。强化招商引资,紧盯长三角等产业外溢重点区域,在上海、杭州、苏州等先发地区派驻招商工作队,围绕七大新兴产业,开展精准高效招商,2023年1-11月,签约沪苏浙来淮投资项目134个,总投资591.43亿元。做好企业培育,结合“四送一服”“市级队”活动,全面梳理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以分级培育、动态管理、整体推进的方式,积极推进规上工业企业培育。2023年1-11月,6家省级以上开发区新增规上工业企业49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9.54%。
围绕载体建设,推动产业园区集约化发展
产业园区是经济发展的主阵地。深入开展调研,指导6家省级以上开发区科学制定“一区一策”实施方案,调整主导产业,明确发展目标、重点任务等,解决同质化发展问题。深化园区改革,开发区推行“管委会+公司”“小管委+大公司”管理体制,开展人事和薪酬制度改革,建立“以岗定薪、以绩定奖”分配制度,激发内生活力。依法开展开发区赋权工作,下放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核准、科技成果登记、个体工商户备案等管理权限,提升开发区管理自主性。强化用地保障,加快推进开发区“标准地”改革,2023年1-11月,6家省级以上开发区共实现“标准地”出让119宗面积6331.42亩,占开发区产业用地出让面积的98.12%。 (下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