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坚持”书写“为民答卷”

版次:A01  2024年01月04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报讯 2023年以来,田家庵区新淮街道党工委坚持党建引领,不断推动党员干部在基层一线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化解矛盾纠纷、解决实际问题、破解急难愁盼,持续提升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以实际成效书写“为民答卷”。

坚持理论宣讲在一线。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让群众坐得下、听得进、弄得懂、记得牢。街道班子成员深入包保社区、分管领域讲党课,对党的创新理论进行阐释宣讲。基层党组织书记结合“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讲党课,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覆盖200余人次。因地制宜用好各类场地、激活各种资源开展宣讲,依托红色教育基地就近开展党性教育;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集中观看红色电影、听红色故事;聚焦群众关心的柴米油盐、衣食住行等小问题,将宣讲场所搬到家门口,讲解医保、养老、就业等政策,用“微宣讲”阐释“大道理”,受教育党员群众达500人次。

坚持矛盾化解在一线。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党建+信访”工作制度,领导干部带头开门“接访”,带头到社区“下访”,与群众进行面对面交流,倾听心声,解决困难问题。依托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党员干部深入群众听民意、访民情,摸清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和急需解决的信访矛盾,在一线发现问题、提出对策。2023年以来,共计化解重点矛盾纠纷和信访事项30余件。注重发挥辖区退休干部、老党员等群体优势作用,帮助宣传政策法律、调处邻里纠纷。发挥网格员“人熟、地熟、社情民意熟”优势,常态化巡查走访,发现有苗头性的矛盾纠纷和居民群众反映的相关诉求做到及时上报、及时解决。

坚持为民纾困在一线。推动党员干部带头俯下身子到一线办实事、破难题,围绕基层治理、安全生产等重点工作,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积极帮助企业纾困解难,领导班子深入企业一线,定期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帮助解决企业发展中存在的融资等问题56项。持续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协调解决停车难、路灯线路老化等民生实事30余件。积极动员在职党员到社区“一线”报到服务,与12家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对接结对共建,在职党员进社区报到人数累计达100余人次,开展文明创建、法治宣讲、爱心义诊等志愿服务50余次。从居民实际需求入手,号召党员主动领岗履责,将上门送学、节日问候、困难帮扶等关怀内容融入日常活动中,从细微处把党的关怀温暖传递。

(本报记者 李东华

本报通讯员 吴喆敏 石 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