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洋
我国现有高血压患者已达3亿。高血压是诱发心脏病和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血压的准确测量是高血压诊断、高血压防治效果评估以及血压监测的基础和关键。所以除了医院的血压监测外,掌握科学、规范的家庭血压监测也同样重要。
一般情况下,血压波动在一个范围,而并非一个固定数值。高血压早期一般没有明显的症状,偶尔体检时发现血压增高,或在精神紧张、情绪激动、体位变化时或劳累后,少数人会有头晕、头痛、眼花、耳鸣、失眠、乏力、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家庭血压监测自我管理的具体内容:
如何选择血压计?
目前我们常见的血压计主要有三种:水银柱式血压计、上臂式电子血压计、腕式血压计。水银柱式血压计使用需要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家庭自测血压推荐使用符合国际标准的上臂式全自动或半自动电子血压计。需要注意的是,通常情况上臂式血压计配备的袖带是适合大多数人群试用的,但儿童(臂围较小)、肥胖(臂围较大)的需要配备适合宽度的袖带,避免测量误差。
如何正确测量血压?
1.测量前半小时禁止吸烟、喝咖啡、进食和运动。测量时可取坐位或仰卧位,放松且身体保持不动,不与他人交谈。2.测量血压时,暴露手臂,不要卷袖,仅穿贴身薄衣进行测量,保证被测手臂位置(肱动脉)与心脏处于同一水平线上(坐位:平第四肋间,卧位:平腋中线);袖带下缘应在肘窝上2~3cm(约两横指)处,松紧合适,可插入1~2指为宜。3.偏瘫者,应在健侧测量。4.每次测量时做到定时间、定部位、定体位、定血压计。
第一次测量血压时,应同时测量左右两臂血压,因为左右上臂血压可能相差>10mmHg,即臂间血压差异。选取较高血压值的一侧作为参考值,此后均应选择该侧手臂测量血压。每次测量血压至少获得2次血压读数,每次间隔1~2分钟,取2次读数的平均值;若第1次与第2次血压读数的差值>10mmHg,建议测量第3次,取三次血压读数的平均值。量血压时一般需记录2个数值,例如:128/76mmHg。128测得的是心室收缩时,动脉里的压力最高时测的血压,称为:收缩压(高压)。76测得的是心室舒张时,动脉里的压力最低时测的血压称为:舒张压(低压)。
记录所测量的血压数值:测量完成后,应将测量血压者姓名,日期与时间,收缩压、舒张压与脉搏,记录在笔记本上。复诊时,提供给医生参考。
家庭血压的监测频率?
监测频率根据自身情况:1.血压稳定且达标,每周或每月测量一次。2.血压不稳定或不达标:每天早晚各测量一次(直到血压平稳或达标)。3.药物治疗方案有变化,如:剂量调整,新药,调药,每天早晚各测量一次(直到血压平稳或达标或复诊)4.复诊前一周,每天早晚各测量一次(直到复诊)。建议每天早晨(首选)或晚上测量血压,早晨在起床后1小时内、服用降压药物和早餐前,排空膀胱后测量。晚上在睡觉前测量。
家庭血压的目标值
1.临床上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诊断为高血压。家庭自测血压值低于诊室血压值。正常上限参考值为135/85mmHg。家庭血压的平均值<130/80mmHg为家庭血压的目标值。2.收缩压在130~139mmHg之间的人,需要药物治疗吗?①对于收缩压130~139mmHg和/或收缩压80~89mmHg的,如果经专业医师评估后只有2个以下心血管危险因素,可进行3~6个月的生活方式干预。②收缩压130~139mmHg和/或舒张压80~89mmHg伴临床合并症、或经专业医师评估后认为患者伴靶器官损害、或有≥3个心血管危险因素,建议启动降压药物治疗。
家庭血压异常值的处理
1.当收缩压≥18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出现明显的头痛、头晕、眩晕、胸痛、呼吸困难等表现时,需立即急诊就诊。
2.若血压<90/60mmHg,出现头晕、头痛、面色苍白等症状,则需缓慢坐下或躺下,以免跌倒发生意外。不适症状无法改善者,需前往心血管内科就诊。
3.若您2周内的血压持续不稳定或高于目标值出现头痛、头晕、眩晕等表现时,请联系您的医生复诊。
生活方式干预
1.减少钠盐的摄入,每人每日食盐摄入<5克(约一啤酒瓶盖)2.控制体重:BMI(KG/M^2)=体重(KG)/(身高[M])^2,正常人BMI范围在18.5-23.9kg/m^2;≥24kg/m^2为超重,≥28kg/m^2为肥胖。(BMI是指身体质量指数,是评估体重与身高比例的常用工具)。腰围<90cm(男),腰围<85cm(女),3.规律运动:中等强度运动,每次30分钟,每周2-3次,4.戒烟限酒,5规律作息:规范自己的作息时间,避免熬夜。6保持心态平衡:避免剧烈情绪波动。原则:量力而行、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终身相伴。随意减量或停药会引起血压波动加重血管损害,严重者会引起心脑血管意外高血压治疗中,健康生活方式是基础,合理用药是血压达标的关键,两者必须结合才能有效控制高血压。
(作者单位系安徽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