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总有一些难忘的事,让我们刻骨铭心而感慨;生命中,总有一些难忘的人,让我们心灵震撼而感动。时值寒冬腊月,腊八节又到了,思绪像一列飞驰的列车,把我带回二十年前难以忘怀的一幕。
那年的腊月,特别的冷;那天的雪,大如席。那年的春天,我刚搬进位于小镇最西边马路北侧的巷中居住,从家到位于小镇街中心的单位大约有四里多地,考虑雪深路滑,自行车不好骑,还要吃早饭,我决定提前步行上班。
戴好帽子围巾手套,撑起一把花伞,我走进风雪里。外面很冷,凛冽的北风吹在脸上像刀割。出了小巷,就是条东西向的马路,平时很热闹,马路南北两边的一些居民便开起了超市、商店、饭店、理发店等。
漫天纷飞的大雪,覆盖住小镇的房舍、道路、树木、河畔,将风景秀丽的小镇装扮得更加姣美娴静,银装素裹,分外妖娆。白雪皑皑的马路上,已有几行深深浅浅的脚印,纷飞的风雪一次次迎面向我扑来,雨伞根本招架不住,我行走艰难。冰冷刺骨的风“嗖嗖”穿透我的棉衣。我看见前面有户人家的廊檐下,二个穿着环卫服的男人,捧着碗低着头在吃着什么,身边还站着位系着围裙的阿姨。这家有卖吃的!我拼力加快脚步走过去,阿姨也正好扬着笑脸向我招手。
廊檐的墙角,一块三合板挡在桐油桶改制的煤饼炉前,炉子上架着只大钢精锅。卖粥的阿姨个子不高,五十来岁,穿着一件藏青色碎花棉衣,腰间系着条黑围裙。头巾下有张饱经风霜黝黑的脸,宽厚温和。阿姨招呼我赶紧进来,接过阿姨手中的碗,一看,粥中有橙红的南瓜、金灿的小米、雪白的莲子、糯米、红色的花生及各种豆类,五彩斑斓,色泽诱人,这不是我小时候最爱吃的腊八粥吗?我问阿姨,她笑答:今天是腊八节,应该吃腊八粥啊!朝北的走廊很宽,飘舞的雪花仍飞落到我和阿姨的身上。她让我到她屋里面去吃,那样会暖和些。我看看自己沾满雪的鞋子,没好意思,就站在走廊上“咕噜咕噜” 喝起粥来。香甜糯滑热乎乎的腊八粥从嘴里迅速流淌进胃里,发僵的身体有了热量,股股暖流霎时涌遍全身。
我记得那些年母亲熬腊八粥,都是半夜起床,要熬煮三四个小时,这钢精锅比我家的铁锅大多啦,熬煮时间一定更长吧?我问阿姨。她笑答:当然啦,腊八粥跟普通的粥不一样,食材多,所以要慢慢地熬煮,还要不停地搅拌,防止焦糊。做卖粥的小生意,真的辛苦!我吃完粥,掏出五元钱给她。看见我手里的钱,她没接,却开心地哈哈大笑起来:腊八粥是送给你吃的,不收钱。送?这大冷天的,我于心不忍,再次把钱塞进她围裙的口袋里,她又拒绝了。阿姨说:每年腊八节,我都熬腊八粥给邻居、路人吃,已有十多年了,从未收过人家一分钱。说罢,用手轻轻推着我:姑娘,别耽误了,赶紧上班去吧!我疑惑地问:阿姨,您怎么想起来送人腊八粥,可苦了您自己啦!她不假思索说:现在很多上班族都没有时间熬腊八粥,而吃腊八粥有健康好运的说法,加上天寒地冻,喝碗热粥也能暖和身体。朴素的语言,我一时竟感动得无言以对。
后来,听我邻居说:阿姨的丈夫姓袁,人们亲切称她袁婶,邻人都直夸她家的腊八粥香糯好吃。没多久,小城镇改造,门前的马路要拓宽,阿姨的房子被拆迁了,我也离开了小镇。但是,那年,小镇最冷的冬天,却有着我最温暖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