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面提质惠民生 法律援助暖民心

版次:02  2024年01月04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报讯 市法律援助中心坚持“应援尽援、应援优援”工作理念,想群众之所想,解群众之所困,不断拓展法律援助服务覆盖面、畅通法律援助服务渠道、提高法律援助质量,最大限度满足困难群众的法律需求,保障弱势群众的合法权益。

聚焦规范化,实现法律援助稳定惠民。全市9个法律援助中心统一建立公共法律服务大厅,设置法律援助接待窗口,落实律师值班工作,接待群众来电来访,认真解答群众问题,耐心做好值班记录。依法面向困难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受理法律援助申请、开展法律援助宣传等服务,畅通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健全诚信承诺制,对妇幼老、农民工、军人军属的法律援助申请,实现当日申请、当日指派。

聚焦数字化,实现法律援助高速便民。群众可通过“安徽法律服务网”、手机“皖事通”APP选择法律咨询、预约申请等法律援助互联网在线服务。借助法律援助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法律援助案件的受理、审核、指派、归档系统化、高效率。依托市档案馆规范整理并电子化法律援助案件,建立健全“一人一档”,及时归档保存工作记录,提高法律援助的数字化、规范化水平。

聚焦立体化,实现法律援助入耳入心。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传统媒介与新媒体相结合的立体化宣传办法,精准发力、精准服务,全方位、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律援助宣传工作。利用《淮南日报》等本地主流媒体和“淮南司法”微信公众号,开辟普法专版专栏,双线呈现普法内容,以案释法、以例说法。打造以“豆娃说法”动漫产品为代表的法治文化品牌,以立体化的漫画形象表现法治文化,提升普法吸引力、感染力,增强全民普法成效。

(本报记者 贾 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