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淮南高新区精准匹配要素资源,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提升入库纳统“广度”、资源集约“力度”、创新培育“深度”,强化企业培育,推动工业经济提质增效。
提升入库纳统“广度”。以“服务千企”“统计大比武”为依托,统计、税务、市场监管等部门联动,利用普查数据,构建完善准“四上”单位监测库,定期获取运行资料,确保新增“四上”企业及时入库纳统。2023年1至11月,新增“四上”企业28家,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4家,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1家。
提升资源集约“力度”。落实亩均效益评价,有效整合土地资源,组织36户企业参加亩均效益评价工作,对划分的4类企业实行差别化激励扶持政策。推进标准化厂房建设,围绕新型显示产业上下游企业,打造新型显示产业基地,已建成投用标准化厂房三期,入驻深圳大神等37个项目。
提升创新培育“深度”。深化校地合作,引聚创新资源,加快创新主体培育。安徽理工大学科技园顺利获批省级大学科技园,淮南瞪羚科技企业孵化器成功获批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中车瑞达、埃夫利舍成功获批省级企业研发中心。组织30户企业参与认定高新技术企业,预计净增18户。指导128户企业成功申报科技型中小企业。企业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完成34亿元,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完成32亿元。
(本报记者 李东华
本报通讯员 常 波 桂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