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岳 荣 本报记者 刘银昌
在凤台县关店乡,有这样一位农业技术工作者,他经年不辍、埋头苦干、开拓创新,以粮食产业化发展和农民致富为目标,无怨无悔地做一名粮田守望者,他就是关店乡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高级农艺师赵亚。
1997年,20岁出头的赵亚中专毕业,被分配到关店乡担任农技员,在那里一干就是26年。26年来,赵亚一直沉浸于乡村田间地头,从事着水稻、小麦等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试验、示范、推广和技术指导等工作,在他不懈努力下,关店乡的粮食增产、农民增收。
特别是近年来,赵亚创建的“赵站聊农业”抖音号和“关店乡农技站”微信视频号,深得粉丝拥趸,为第一现场宣推现代农业新政策、推广普及农业新技术探索出了新模式,成为当地的“网红农技员”。他扎根乡村、情系三农的事迹先后被《人民网》《安徽日报》等多家主流新闻媒体报道。先后荣获全国农业农村系统先进个人、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县农业工作先进个人、“送科技下乡”活动先进个人、市、县优秀农业气象员等多个荣誉。
因时制宜,抓好新品种新技术推广普及
关店乡是一个典型的农业乡镇,粮食作物以小麦、水稻为主,常年粮食种植面积7.6万亩。赵亚认为,如何把农民手中有限的土地资源发挥到最大化,尽可能地增产增益,一切贵在“新”,选对新品种、新技术,十分重要。多年来赵亚引进皖稻153、新强8号、烟农19、皖垦麦22等新品种89个,持续主推稻麦氮肥后移、水稻机插秧、小麦赤霉病防治等新技术23个,在他的努力和奔波下,全乡粮食总产量连年创新高,截至2022年突破4.19万吨,其中小麦1.71万吨、水稻2.48万吨。
与此同时,赵亚以粮食绿色高产攻关为抓手,进一步探索现代农业发展新路径。为抓好小麦绿色高产攻关,赵亚在赵埔村建设绿色高产攻关示范片2000亩,辐射带动全乡3.8万小麦生产,示范片小麦比全乡小麦平均产量增加23公斤,增幅达4.8%。同时,大力推广平衡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新技术,探索绿色生产增产增效的技术优势,粮食品质大大提升,实现了农机农艺相结合,新品种、新技术相结合,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
审时度势,抓好农业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凤台县是农业大托管发源地,围绕这一现代化农业产业化新模式,赵亚积极组织农技员和有代表性的种植大户,将土地托管的政策优势和增产增收优势宣讲到村到组到户,并多次组织召开农户代表专题会议,督催土地托管这一模式落实落地,截至目前,全乡已发展托管主体17家,托管面积8200多亩,居全县前列。为了促进土地托管工作,大力培育农业社会化组织,截至目前,全乡拥有高速插秧机38台,植保无人机22台,成为助力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的生力军。
关店乡一直是凤台县酥瓜种植大乡,但近年由于酥瓜枯萎病对酥瓜产业发展影响较大,对此,赵亚经过反复研究,以葫芦嫁接的方法解决了枯萎病和重茬的难题,他积极与苗场联系,每年为瓜农联系嫁接瓜苗500多万株,现在全乡优质酥瓜种植户已发展182户,种植面积达2100亩,亩纯效益达6000多元。
紧跟形势,创新优化服务模式助农解难题
2022年2月11日《安徽日报》五版头条以《田头搞“直播” 专家“云指导”》为题,深度报道了凤台县关店乡如何通过手机直播指导种粮大户、家庭农场抓好田间管护和生产种植的新做法新服务,引起很大的反响。
近年来,赵亚在通过QQ群、微信群、朋友圈等新载体向广大农户及时发布、传达新政策、新知识的同时,自学和向他人学习新媒体直播与制作流程,创建抖音平台和微信视频号,及时传播农业生产技术、农事、农情,并时常深入田间地头,现场开直播,讲解农业小知识和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已发布关于农业新技术讲座讲解短视频500多条,粉丝近万人,通过抖音发布的《水稻穗颈瘟防治时间》浏览量达12.2万人次,被农户称为“网红农技员”,并受到市、县农业农村局主要领导的关注与推介。